- 單選題運用彈性預算法編制成本費用預算包括以下步驟:①確定適用的業務量范圍;②確定各項成本與業務量的數量關系;③選擇業務量計量單位;④計算各項預算成本。這四個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 A 、①→②→③→④
- B 、③→②→①→④
- C 、③→①→②→④
- D 、①→③→②→④

掃碼下載億題庫
精準題庫快速提分

【正確答案:C】
選項C符合題意:運用彈性預算法編制預算的基本步驟是:第一步,選擇業務量的計量單位;第二步,確定適用的業務量范圍;第三步,逐項研究并確定各項成本和業務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第四步,計算各項預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法來表達;
選項ABD不符合題意。

- 1 【判斷題】采用列表法編制彈性成本費用預算要對每個費用子項目甚至細目逐一進行成本分解,工作量很大。 ( )
- A 、正確
- B 、錯誤
- 2 【單選題】企業按彈性預算方法編制費用預算,預算直接人工工時為100000小時,變動成本為60萬元,固定成本為30萬元,總成本費用為90萬元;如果預算直接人工工時達到120000小時,則總成本費用為()萬元。
- A 、96
- B 、108
- C 、102
- D 、90
- 3 【多選題】運用彈性預算法編制預算的基本步驟包括()。
- A 、確定彈性預算適用項目
- B 、分析預算項目與業務量之間的數量依存關系
- C 、構建彈性預算模型
- D 、審定預算方案
- 4 【判斷題】采用彈性預算法編制成本費用預算時,業務量計量單位的選擇非常關鍵,自動化生產車間適合用機器工時作為業務量的計量單位。( ?。?/span>
- A 、對
- B 、錯
- 5 【單選題】運用彈性預算編制成本費用預算包括以下步驟:①確定適用的業務量范圍;②確定各項成本與業務量關系;③選擇業務量計量單位;④計算各項預算成本。這四個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
- A 、①②③④
- B 、③②①④
- C 、③①②④
- D 、①③②④
- 6 【單選題】運用彈性預算編制成本費用預算包括以下步驟:①確定適用的業務量范圍;②確定各項成本與業務量關系;③選擇業務量計量單位;④計算各項預算成本。這四個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 A 、①②③④
- B 、③②①④
- C 、③①②④
- D 、①③②④
- 7 【判斷題】采用彈性預算法編制成本費用預算時,業務量計量單位的選擇非常關鍵,自動化生產車間適合用機器工時作為業務量的計量單位。()
- A 、正確
- B 、錯誤
- 8 【判斷題】采用彈性預算法編制成本費用預算時,業務量計量單位的選擇非常關鍵,自動化生產車間適合選用機器工時作為業務量的計量單位。()
- A 、正確
- B 、錯誤
- 9 【單選題】企業按彈性預算法編制費用預算,預算直接人工工時為100000小時,變動成本為60萬元,固定成本為30萬元,總成本費用為90萬元。如果預算直接人工工時達到120000小時,則總成本費用為()萬元。
- A 、96
- B 、108
- C 、102
- D 、90
- 10 【單選題】企業按彈性預算法編制費用預算,直接人工工時為10萬小時時,變動成本為60萬元,固定成本為30萬元,總成本費用為90萬元;如果直接人工工時達到12萬小時,則總成本費用為( )萬元。
- A 、96
- B 、108
- C 、102
- D 、90
熱門試題換一換
- 根據公司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有關公司變更登記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 對A公司來說,下列哪一種說法不屬于控制( )。
- 編制2010年的有關會計分錄;
- 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列報前期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不應進行追溯調整,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
- 銷售材料結轉的存貨跌價準備應沖減資產減值損失。 ( )
- 下列屬于通過采取激勵方式協調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沖突的方法是()。
- 下列各項中,屬于甲公司投資性房地產的是()。
- 存貨跌價準備的抵銷母公司2015年向子公司銷售商品一批,售價20000元,銷售成本16000元;子公司購進的該商品本年全部未實現對外銷售而形成期末存貨。子公司年末發現該存貨已部分陳舊,其可變現凈值降至18400元,為此,子公司年末對該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600元。母、子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2015年12月31日編制合并報表抵銷分錄如下:借:營業收入 20000 貸:營業成本 20000借:營業成本 4000 貸:存貨 4000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600 貸:資產減值損失 1600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600 貸:所得稅費用 600【提示】①第三筆分錄的理解:站在子公司的角度,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600元;站在集團的角度,該批存貨成本為16000元,可變現凈值為18400元,不應該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梢?,站在集團的角度,子公司個別報表上多提了存貨跌價準備1600元,因此,編制合并報表時應當抵銷存貨跌價準備1600元。②最后一筆分錄的理解:第一種方法:是看前面抵銷分錄中“存貨”項目賬面價值增減變動了多少,因計稅基礎不受抵銷分錄影響,因此存貨賬面價值減少額即是本期期末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余額,以余額乘以稅率,即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以期末余額減期初余額,為本期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所以本期遞延所得稅資產=(4000-1600)×25%=600(元)。第二種方法:分別從集團角度和個別報表角度考慮暫時性差異的發生額,然后編制抵銷分錄。本題,個別報表角度存貨發生了減值,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后的賬面價值是18400元,再看計稅基礎,計稅基礎是站在稅務角度考慮的,稅務角度對于內部交易也是視為一項真正的交易,所以計稅基礎是按照購買方購入的金額確認的,計稅基礎是20000元,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0000-18400)×25%=400(元);集團角度,存貨賬面價值是16000元,計稅基礎仍然是20000元,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0000-16000)×25%=1000(元)。比較可知,個別報表少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600元,所以編制合并報表時應補確認。2016年子公司又從母公司購進存貨30000元,母公司銷售該商品的成本為24000元。子公司2015年從母公司購進的存貨本期全部售出,銷售價格為26000元;2016年從母公司購進的存貨銷售40%,銷售價格為15000元,另60%形成期末存貨(其取得成本為18000元)。2016年12月31日該內部購進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16000元,子公司2016年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00元。2016年12月31日編制合并抵銷分錄如下:對2015年銷售的商品編制抵銷分錄: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4000 貸:營業成本 4000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6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1600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6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600借:營業成本 1600 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600①【提示】子公司對該批存貨計提了1600元存貨跌價準備,將該批存貨對外出售時,子公司會將存貨跌價準備沖減主營業務成本:借:存貨跌價準備 16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1600②站在集團的角度,不存在這個存貨跌價準備,因此對外出售時,不需要編制分錄②,所以應將子公司編制的上述分錄予以抵銷,編制相反的會計分錄,即為①。對2016年銷售的商品編制抵銷分錄:借:營業收入 30000 貸:營業成本 30000借:營業成本 3600 貸:存貨 3600[(30000-24000)×60%]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2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 2000【提示】個別報表角度,期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00(18000-16000)元;集團角度,期末存貨成本=24000×60%=14400(元),可變現凈值是16000元,成本小于可變現凈值,說明期末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比較可知,個別報表本期多計提2000元,所以編制合并報表時應予以抵銷。借:所得稅費用 2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200【提示】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為600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1600+1600+3600-2000=1600(元),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應有余額=1600×25%=400(元),所以應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200(600-400)元。接上例,假設2016年年末,該內部購進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13000元(上例為16000元),子公司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5000元。則2016年12月31日編制合并抵銷分錄如下: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4000 貸:營業成本 4000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6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1600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6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600借:營業成本 1600 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600借:營業收入 30000 貸:營業成本 30000借:營業成本 3600 貸:存貨 3600[(30000-24000)×60%]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3600 貸:資產減值損失 3600【提示】個別報表角度,期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5000(18000-13000)元;集團角度,期末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4000×60%-13000=1400(元);比較可知,個別報表多計提存貨跌價準備5000-1400=3600(元),所以編制合并報表時應予抵銷。借:所得稅費用 6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600
- 計算甲公司2016年1月31日債務重組后的剩余債權的入賬價值和債務重組損失。

億題庫—讓考試變得更簡單
已有600萬用戶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