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2019年MBA考試《寫作》考試共2題,分為論證有效性分析和論說文。小編為您整理精選模擬習題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測提升!
1、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并前后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是否成立并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等。)
按照邁克爾?波特的戰略理論,企業要獲得競爭優勢,可以采取三種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聚化戰略。逐漸意識到戰略重要性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制定戰略時運用西方戰略理論成果。當然這樣的運用需要根據國情而定,不能照搬。以差異化戰略為例。雖然中國企業目前的現實狀況是普遍缺乏核心技術,但這也不妨礙中國企業尋求差異化的步伐。從主觀方面進行分析,差異化指的是超出競爭對手的部分,這體現在質量、服務、渠道或者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速度等方面,這些方面中國企業還是大有可為的,如果中國企業把這些方面做上去,自然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在美國,人均月收入3000美元左右,購買一臺冰箱占消費者月收入的比例很低。因此,消費者對價格并不敏感,也更傾向于購買價格較高的品牌產品。這就是邁克爾?波特反復提醒中國企業家要回避價格 戰的原因。而在中國,降價卻是唯一能吸引消費者眼球的手段,所以中國企業深陷價格鏖戰泥潭不可自拔。 現代管理學的發展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這些理論基本上是在西方經濟社會中總結出來的,其成熟性、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中國也是快速發展的經濟體,所以,現代管理學對中國企業的適用性也是顯而易見的。中國企業需要拿出些“拿來主義”精神,正所謂“首先復制就是創新”?,F實是,現在國內很多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都非常粗放,經營決策往往“拍腦袋”。中國企業亟需加強學習和借鑒,從而提升各級管理者的業務能力。中國消費者現在的產品訴求越來越多元化,因此,差異化策略在中國將大有可為,只要國內企業虛心借鑒西方先進經驗,中國企業實行差異化戰略必定能取得成功。【論證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1.質量、服務、渠道、速度做上去,也不能保證消費者一定認可,忽略其他因素。
2.消費占收入比例低,不能推出對價格不敏感,也不能推出傾向選擇價格較高的品牌產品。
3.降價是唯一吸引消費者手段這一判斷錯誤,所以不能作為論據,無法推出中國企業深陷價格戰泥潭。
4.現代管理學在西方的成功和中西方的相同處,不能推出其在中國一定成功,因為中西方還有差異處。
5.前文說“不能照搬”指的是要靈活使用,后文說“拿來主義”、“復制”指的是照抄西方經驗,原文存在前后矛盾之處。
6.管理學應該提高的是管理能力,而非業務能力,原文顯然混淆了這兩個概念。
7.差異化戰略必定成功的判斷過于絕對,原文無法得出這么絕對的判斷。
2、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里寫道:“自我意識是從感性的和知覺的世界的存在反思而來的,并且本質上是從他者的回歸?!晕乙庾R只有在一個別的自我意識里才獲得它的滿足,它才是真實的自我意識?!薄菊撜f文】
答案解析:
參考范文一:
三點式范文《自我依存于他者》
參考范文二:
八股式范文《自我依存于他者》
3、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并前后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是否成立并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等。
上半年經濟數據出來之后,關于中國經濟能否回升的爭議依然很大。樂觀者認為中國經濟的去庫存已近尾聲,故三季度開始經濟將回升;悲觀者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長期下降軌道。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未必錯,因為一個是看短周期波動,另一個是看長周期趨勢。短周期波動會引發政策的預調、微調,讓經濟增長更加平穩;而長周期下行則會倒逼經濟改革與結構調整,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也未必是壞事。
不過,即便是對短周期是否觸底回升的判斷,也不應只看全國GDP增速的數據,因為中國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異較大,增長模式也不相同。如重慶、貴州等地數據反映經濟還完全處在上升周期中,中西部地區上半年的GDP增速也普遍在10%以上。但不少東部沿海省份的經濟增速卻低于7.5%的水平。由于中國GDP總量超過50%的比重在東部12個省市中,東部經濟對全國舉足輕重,中國經濟是否回升關鍵是要看東部,而不應該看中西部。東部地區經濟如果回升乏力,則中國經濟即便見底,回升也難有持久性。其中的原因不僅是經濟總量問題,更是經濟增長的質量問題。如前年出臺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中,中西部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自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長率分別為60.2%、89.2%,分別比東部高13.8和42.8個百分點。正是由于這種行政性的資金劃撥,其投資效益也必將大大低于東部地區。
今年上半年,貴州經濟增速達到14.5%,位居已公布數據的各省市中第一,但該省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竟達60%,拉動經濟增長9.6個百分點。這樣的投資能否形成規模經濟,能否有效拉動內需,卻是值得懷疑的,因為過去10年貴州人口是凈減少50多萬,而全國人口增加了7千多萬。投資向西,人口向東,這一現象值得反思。【論證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參考范文:
上文就中國經濟的分析,在邏輯上可謂漏洞百出。
首先,中國GDP總量50%在東部,不能必然推出中國經濟是否回升就不應該看中西部。如果東部經濟一直不溫不火,而面積更大、資源更豐富、人口更多的中西部經濟近年來卻異軍突起,正決定性地拉動著未來整個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這時我們還能對它視而不見嗎?
其次,不少東部沿海省份上半年經濟增速低于7.5%,這里的“不少”究竟是幾個?三四個?五六個?還有,它們占沿海12省市經濟總量的比重是否很低?如果其他比重更高的沿海省市的增速遠大于7.5%,再加上中西部省份增速都超過10%,我們還能說中國經濟沒有回升嗎?
再次,中西部經濟的行政性資金劃撥,未必就會導致其投資效益低于東部地區,因為市場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手段,并不是唯一的,更并不是萬能的。適當的行政手段說不準更能找準當前經濟的盲點、克服市場的短視性,甘當鋪路人去投資那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此吸引更多的資金和項目,從而更好地拉動本地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
最后,貴州上半年固定投資增速高,不正好可能預示了貴州經濟開始起飛、規模經濟開始形成嗎?否則它又何以能吸引這么多的固定投資呢?至于貴州人口雖略有減少,但其人均消費能力說不準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迅猛提高,因此總內需仍可能是增加的。
由于上文推理存在諸如此類的邏輯問題,所以,它所得出的結論也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4、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一家企業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擴大生產呢,還是用于研發新產品?有人主張投資擴大生產,因為根據市場調查,原產品還可以暢銷三到五年,由此可以獲得可靠而豐厚的利潤。有人主張投資研發新產品,因為這樣做雖然有很大的風險,但風險背后可能有數倍于甚至數十倍于前者的利潤?!菊撜f文】
答案解析:解析1:
比較好的立意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決策》。
題目涉及到兩種觀點:第一,主張擴大生產;第二,主張研發新產品。
當然,在邏輯上我們也可以推出,還有第三種思路,平衡的思路:一部分的資金用于擴大生產,一部分資金研發新產品。
所以,這道題目,理論上考生可以寫第一種觀點的合理性(現實的市場和利潤對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為什么……),也可以寫第二種觀點的合理性(創新和未來的市場、利潤是重要的,為什么……),也可以寫第三種觀點的合理性(既要立足現實,也要放眼未來……)
不過,嚴格來說,第三種寫法,多少有些問題。因為題干是這樣寫的:“一家企業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擴大生產呢,還是用于研發新產品?”所以,題干只是預設了兩種選擇。因此,在兩種可能性里選一,應該是最扣題的,最安全的。
還有,不管選擇第一種觀點,還是選擇第二種觀點來作為你自己的論點,必須要對另一種觀點做出回應(實際上就是批駁),否則審題不夠全面,按理也要扣分。
最后,本題更難的一點是,無論是簡單地選擇前面三種觀點的哪一點,都有可能是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考生不知道這家企業的具體情況,怎么能自說自話、指手劃腳地說要擴大生產,或要研發新產品呢?想想,這樣寫,閱卷老師會覺得考生懂管理嗎?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文章寫作過程中要盡量體現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辨證思維來。也即本題最好的立意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決策》。
文章的提綱可以這樣搭建:
第一段,引述題目材料,引出決策問題。
第二段:也許有人會贊同第一種觀點,主張擴大生產,因為理由是……;也許有人會贊同第二種觀點,主張研發新產品,因為理由是……。但是,我要說:你知道這家企業的具體情況嗎?不知道這家企業的具體情況,你又怎么能指手畫腳,自作主張地給別人做決策呢?
第三段:我認為,如果這家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還是不錯的,沒有什么眼前的生存危機,那么,就應該主要著眼于未來……;如果這家企業當下的生存都嚴重成問題,那么,現在就應該努力追求可靠的利潤。
第四段,聯系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也是這樣,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策,而不能不了解具體情況,就指手畫腳、胡說八道。
第五段,但是很遺憾,不了解實際情況而瞎決策、瞎指揮的現象也普遍存在。比如王明……
當然,論說文的審題立意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個人的意見只是我個人的意見,僅供大家參考。順我者昌,是很有可能的;但逆我者亡,就未必啦。比如,如果你立意為《全面考慮各種意見做出正確決策》,也完全是可以的。
解析2:
PAY審題法,可找到正確寫作要點。本題的P(Problem痛點)是企業到底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擴大生產,還是用于研發新產品。A(Attitude態度)是支持后者。因為原題有“雖然……但是”這個明顯的態度詞,而且說了“背后是數倍甚至數十倍于前者的利潤”。所以,命題人是支持選擇研發和創新的。本題的Y(Key Word關鍵詞)就是以上的“有限的”、“還是”、“雖然、但是”、“數倍甚至數十倍”。這些Key Word,可以幫我們找到Problem和Attitude。沒有這些Key Word,我們就不能確定本題是必須取舍,本題是傾向后者。有了這些Key Word,我們就可以做出這個判斷。
考生注意,這里面有“有限的資金”和“還是”這個詞,還是指的是“or”的關系。所以,首先,本題肯定不能寫成既要擴大生產,又要研發新產品。這樣“騎墻派”和“和事老”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原題已經設置成二選一,不能妄圖篡改原題。寫成既要擴大生產,又要投入研發的文章,屬于偏題作文。
本題正確的元素是“決策”、“承擔風險”、“舍短期為長期”、“創新”。有些同學會單寫創新,這里回應——單寫“創新”屬于勉強合格立意,預計分數在18-20分,但很難更高。寫“勇于創新”屬于合格立意。大家要注意,創新和勇于創新是不同的兩個主題。這里勇字很重要。
本題含有舍短為長的決策和冒風險做取舍的內涵,所以不是單單創新。而是有個復雜背景和選擇難題的創新。本題較好立意可以是:
1、舍短為長,勇于創新
2、敢冒風險,勇于創新
3、著眼長遠,敢冒風險
4、著眼長遠,勇于創新
以上四個立意,都屬于很好的立意??傊?,本題準確的立意應該是:
1、著眼長遠或舍短為長之間二選一
2、敢冒風險或敢于取舍之間二選一
3、創新
應該是以上三個選項的兩兩結合,比較合適。為什么不能單寫創新?因為本題的創新是在一個難題背景下的創新,不是簡簡單單舒舒服服的創新。我覺得最佳立意選擇是這三個選擇里,第一個選擇,使用“著眼長遠”這個詞比較好,比另一個詞好。第二個選擇的敢冒風險和敢于取舍,咱們使用這個共同得“敢”字,但是風險和取舍不作為首要重點,因為風險和取舍這兩個主題詞考場無論寫哪個,都不好寫(當然如果你特別會寫這兩個,亦可,我只說對于多數考生不容易寫)。接著選擇“三、創新”。
所以,我認為最好的立意是——著眼長遠、勇于創新。(這個勇,就是敢于冒風險,敢于真刀真槍做出選擇,本題單寫勇于創新也是還可以的,前面已說)
參考范文:
5、分析下列論證中存在的缺陷與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述。
以下資料摘自某雜志的一篇社論:“從歷史上看,我們國家的大多數工程師都接受過高等教育。然而,最近幾年到達上大學年齡的人開始減少,而且高中的入學人數也在減少,這種趨勢在今后的十年里都將會一直延續。因此,我們國家將面臨接受過訓練的工程師短缺的情況。如果想保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實力,我們必須增加教育投資,而且要盡快?!薄菊撟C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論證結構分析
論證關系分析
論證一:到達上大學年齡的人減少→受高等教育人數減少→受訓工程師短缺
①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工程師并不等同于接受過訓練的工程師,不能將二者混淆。最近幾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減少,受訓的工程師不一定減少。因為工程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接受訓練,而非一定通過接受高等教育。
②導致受訓工程師短缺的原因可能來自多個方面,例如專業進入門檻增高、學費增高、就業前景不好、行業需求量少等,并不一定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減少”有關。
③即使近年受高等教育人數減少,未必造成受訓工程師短缺。如果到達上大學年齡的人中有相對于之前更高的比例進入大學,同時入學的學生多數選擇了工程專業,那么進入大學的人數反而會增加,攻讀工程師相關專業的人數也可能會隨之增加。
論證二:高中的入學人數在減少→受高等教育人數減少→受訓工程師短缺
①造成接受過訓練的工程師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工程師專業的畢業難易度、工程師專業就業的難易程度、就業后的薪資水平??赡芨咧械娜雽W人數變化未必影響受訓工程師是否短缺。
②高中入學人數減少,但是如果高中階段輟學的人也減少,大學入學人數可能會增加,或者高中入學人數減少是因為有更多的人選擇了其他的教育途徑進行專業培訓,而這部分人中有相當部分學習的是工程專業,那么工程師的人數反而會增加。
論證三:增加教育投資→解決受訓工程師短缺→保持國際市場競爭力
①增加教育投資,但具體投資方向并未說明,如果更多增加的是基礎階段教育投資,對于解決受訓工程師短缺的問題并沒有太多幫助。
②保持國際市場競爭力,依賴于大學提供的工程師數量,該假設顯然過于簡單。其他領域的人才,例如:國際企業管理、市場營銷、金融等一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僅僅依賴解決受訓工程師短缺的問題,顯然不足以保持國際市場競爭力。
③僅靠增加教育投資,而忽略加大對科研投資、提高國際政治地位、增強經濟實力的戰略安排,即便受訓工程師短缺的問題得以解決,國際市場競爭力未必能得以保持和增強。
6、分析下列論證中存在的缺陷與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述。
曾幾何時,新生的民營航空公司被種種負面消息所困擾。曾經有人預言,首飛的奧凱將很難擺脫退出舞臺的命運。然而,經過了一系列的調整甚至是掙扎,進入今年以來,民營航空已經明顯展現出不同以往的發展態勢,成為市場的領軍者。
A航第一集團國際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與奧凱航空有限公司簽署10架國產支線飛機“新舟60”融資租賃合同,而這個擴張速度超過了同期其他民營航空公司。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奧凱公司的機隊規模即將進入同業的第一梯隊。
武漢東星正式獲得開通國際航線資質則更加引人注目。東星航空成為第一家獲準可以進入國際航線市場的民營航空公司,目前該公司的東南亞國際航線也在籌劃之中。在解決飛機運力后,未來還將開通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際航線,打通以武漢為樞紐的空中國際化走廊。
在已經運營的民營航空公司中,各家都在尋找適合只屬于自己的盈利模式。
東星民營航空公司老總介紹:“我們將和旅游公司合作,配備大量旅游車輛,可接送旅游團隊。旅游和航空聯合,是其他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無法比擬的優勢。我們預計一架飛機每年的營運收入可以增長25%,這樣我們就可以扭轉虧損現狀?!?br/>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總裁就說過:“我不擔心上座率,我們國家還有那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特別是出去旅游的農民?!焙茱@然這家航空公司對客源問題沒有任何的擔心,畢竟未來會有更多的農民會像商務人士一樣成為他們穩定的客源。
華夏航空有限公司總部設在貴州,并在重慶設立了基地。目前該公司已開通31條航線,通航22個城市,初步搭建起了覆蓋西南地區的支線航空網絡,并計劃在3年時間內在全國建立6個基地,形成覆蓋西南、東北、華中和華東地區的支線航空網絡,該公司也將成為國內客貨運輸航空網絡最為龐大的航空公司?!菊撟C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論證結構分析
論證關系分析
論證一:奧凱航空機隊擴張速度快于其他公司→規模即將進入同業的第一梯隊
①奧凱航空有限公司機隊擴張速度快于其他民營航空公司,并不意味機隊規模即將進入同業的第一梯隊,我們必須了解其他類型航空公司比如國有航空公司機隊的現有規模。如果基數有很大差別的話,增長速度快,并不能說明其現有規模就一定大。
②奧凱航空有限公司機隊擴張速度快于其他民營航空公司,說明奧凱公司同期發展比其他公司要快,如果奧凱公司位于起步階段,雖然擴張速度快,但其規??赡苁亲钚〉?。
論證二:武漢東星公司開通國際航線→成為行業領跑者
武漢東星公司開通國際航線可能得益于武漢是中國民航改革試點城市等因素。我們必須考慮東星民營航空公司所在區域的特殊性,這樣就不能說明開通國際航線是民營航空公司獨有的優勢。解決運力是一個假設,它發生的可能性還需要研究,因此對未來的預測過于草率,不符合發展的規律。
論證三:武漢東星公司營業收入增長25%→扭轉虧損現狀
①東星公司現有的優勢很有可能在被別人模仿后而喪失。25%在沒有基數的情況下,也不能說明問題?,F在的虧損狀況沒有明確的論述,25%的增長能否彌補虧損也無從談起。
②在基數不確定的情況下,不能得出營業收入的多少。假設基數很小,原來的營業收入很低,即使增長了25%營業收入也沒有大幅度增加,況且假如目前虧損狀況很嚴峻,即使增加的25%的收入很客觀,也不一定能彌補巨大的虧損。
論證四:還有很多人沒坐過飛機,特別是出去旅游的農民→未來會有更多的農民像商務人士一樣成為穩定客源
①農民和商務人士的消費能力以及消費偏好是不一致的。在不考慮農民消費水平的情況下,便將其作為未來的潛在客戶,顯然存在不當類比。
②即便許多出去旅游的農民沒有坐過飛機,但是他們的收入水平不高,即使出去旅游也可能不坐飛機,而是選擇價格適中的汽車或者火車,或者選擇離家近的地方旅游,可能不需要乘坐飛機,因此也不必然成為春秋航空公司的穩定客源。
論證五:華夏公司形成大范圍的航空網絡→成為國內最龐大的航空公司
①評價一個航空公司是否為國內最大由多重指標共同衡量:內部因素比如公司自身經營規模、資金周轉、客戶群體等,還要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比如競爭對手公司的規模及航空網絡覆蓋范圍等,材料提供指標顯然過于單一。
②華夏公司的支線航空網絡覆蓋范圍廣、航線多,只是說明該公司自身具有的優勢。但有可能還存在別的航空公司比華夏公司的優勢更加明顯,則華夏公司不必然成為國內最大的航空公司。
7、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并前后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是否成立并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
以下內容選自一家商業集團的項目報告書。
當公司為新的百貨商場選擇位置的時候,應該留意S市。即使是在近期的經濟衰退之中,S市的失業率仍然低于地區的平均水平。S市是該區的工業中心,而且從歷史來看,它所提供的工作崗位已經超過了它在該區所應該承擔的份額。因此我們在S市投資百貨商場,將會有足夠的購買力來支持我們的發展。
另外,該市一直通過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來吸引高科技企業,從而擴大城市的經濟基礎,這些對我們的百貨商場而言都是利好的信息。
調查顯示“平均39%的中年消費者把他們的日常開支花在大百貨商場的商品和服務上,而對于年輕的消費者只有25%的人會這樣做?!痹谖磥淼氖曛?,S市的中年人數量會急劇增加,并且該市的零售業會有快速的增長。我們的百貨商場擁有更多能夠吸引中年消費者的商品。因此,我們的商場一定會在S市有較大發展?!菊撟C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論證結構分析
論證關系分析
論證一:S市的失業率仍然低于地區的平均水平→我們在S市投資百貨商場,將會有足夠的購買力來支持我們的發展
①在近期的經濟衰退中,全國的失業率水平如何?該地區的失業率水平在全國排在什么樣的位置?如果該地區的失業率水平排全國前列,那么,雖然S市的失業率水平低于該地區的平均水平,也不能得出S市失業率水平低的結論,更別提有足夠的購買力了。
②即使S市失業率低也未必能說明S市有足夠的購買力。想要判斷S市民眾的購買力,除了要知道S市的失業率以外,還需要知道該市的工資水平、人們的消費習慣等情況,僅僅只是失業率低未必有說服力。
論證二:S市提供的工作崗位已經超過了其在該區所應該承擔的份額→我們在S市投資百貨商場,將會有足夠的購買力來支持我們的發展
①即使S市工作崗位多,也未必能說明S市有足夠的購買力。想要判斷S市民眾的購買力,除了要知道S市的崗位數量以外,還需要知道該市的工資水平、人們的消費習慣等情況,僅僅只是工作崗位多未必有說服力。
②即使S市提供的工作崗位已經超過了該區所應該承擔的份額,但如果S市薪資平均水平普遍偏低,而商場走高端進口商品路線,那么可能不會有足夠的購買力來支持商場的發展。
論證三:提供優惠政策來吸引高科技企業→這些對我們的百貨商場而言都是利好的信息
①百貨商場是高科技企業嗎?論證者并未分清兩者間的區別。該市的一系列政策都是針對高科技企業的,而對百貨商場方面的政策卻不得而知。
②該市的一系列政策都是針對高科技企業的,如果該市為了吸引高科技企業,把所有優惠政策都向高科技企業傾斜,而對零售業進行嚴格控制,那么,這對“我們的百貨商場”而言,就不會是“利好消息”了。
論證四:在未來十年,S市中年人數量會增加→我們的商場一定會在S市有較大發展
且不說材料中的調查是否可靠,即使可靠,我們也無法以現在的消費傾向說明未來十年的消費者的消費情況。很可能在未來的十年中,中年消費者已轉變觀念,大幅減少其在百貨方面的消費。論證者有“忽略發展”之嫌。
論證五:S市的零售業會有快速的增長→我們的商場一定會在S市有較大發展
該商場可能只是該市的零售行業中的一個店。即使該市的“零售業”有快速增長也并不能代表“我們的商場”也會有較大發展,行業的形勢未必能代表每一家店的形勢。
參考范文:
8、分析下述材料,準確審題立意。
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沖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于是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叫著從樹上猛沖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么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論說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烏鴉為什么抓山羊失敗?因為它不顧自身條件(身子太輕,爪子不如老鷹鋒利),盲目模仿老鷹,哪有不失敗之理?從原因入手,可立意為:盲目模仿別人,就如東施效顰,難免招致失敗。當然,也可從小孩稱贊烏鴉“它也很可愛?。 狈治鲈蛄⒁?。為什么小孩覺得烏鴉也很可愛呢?因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烏鴉,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戰,它勇氣可嘉!從此處立意,更容易寫出新意。
參考范文一:
9、分析下述材料,準確審題立意。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回首昔日,留在我記憶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悅;倒是曾經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懷念?!?br/> 一位登山者說:“我登山是因為想看到山頂的雪。”山頂的雪,牽引著每一個上山的人,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選定的路徑和方式?!菊撜f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考生著眼于“為什么追求”,即“追求的意義”“追求的價值”,可以談生命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永恒不變的追求。平庸的生,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考生立足于追求的目標,可談在現實生活中應該追求什么。生活中,有人追求金錢,有人追求享樂,也有人追求挑戰和卓越。不同的追求,體現著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考生也可著手于追求的過程、結果,表達如何去追求和追求的感受??梢酝ㄟ^聯系親身經歷,或者構思一個故事,想象并展現追求理想的艱難過程和美妙結果。
參考范文一:
10、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一串葡萄有很多種吃法:有人先吃好的,再吃壞的;有人先吃壞的,再吃好的;有人好壞一起吃,抓到哪個吃哪個;有人只吃好的,把壞的留給別人吃;有人只吃壞的,把好的留給別人吃;有人把葡萄榨成葡萄汁;有人把葡萄釀成葡萄酒;有人把葡萄曬成葡萄干?!菊撜f文】
答案解析:參考范文一: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