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2019年MBA考試《寫作》考試共2題,分為論證有效性分析和論說文。小編為您整理歷年真題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測提升!
1、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里寫道:“自我意識是從感性的和知覺的世界的存在反思而來的,并且本質上是從他者的回歸。……自我意識只有在一個別的自我意識里才獲得它的滿足,它才是真實的自我意識。”【論說文】
答案解析:
參考范文一:
三點式范文《自我依存于他者》
參考范文二:
八股式范文《自我依存于他者》
2、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合格率為99.9%,這個合格率看起來已經很高了,但它也意味著從概率上來說,每一千個跳傘的士兵中就會有一個因為降落傘不合格而喪命。巴頓將軍要求廠家必須讓合格率達到100%才行。廠主卻說:“我們已經竭盡全力了,99.9%已是極限,除非出現奇跡?!薄澳敲看悟炟洉r,我就從降落傘中隨機挑出幾個,讓你親自跳傘,以此來檢測它們的合格情況?!惫?,奇跡出現了,從此,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了100%!【論說文】
答案解析:參考范文:
3、 自然界有一種鳥,它能夠飛越太平洋。你也許想不到,小鳥能成功飛越太平洋,靠的就是一截小樹枝。在飛行中,這種小鳥把樹枝銜在嘴里,累了就把樹枝扔到水面上,然后飛落到樹枝上休息一會兒,餓了就站在樹枝上捕魚。就這樣,它成功飛越了太平洋?!菊撜f文】
答案解析:題干總體的兩種二而一的邏輯思路:
1·思路一:小鳥——太平洋——靠一截小樹枝。
2·思路二:看起來很困難——實際卻很簡單——靠一截小樹枝。
題干的關鍵信息:題干最關鍵的一句話:
小鳥能成功飛越太平洋,靠的就是一截小樹枝。
最好的立意(4點)
1.君子善假于物,成功就很簡單。
2.善于借助外力獲取成功。
3.小工具,大用處。
4.成功需要找準方法。
參考范文:
4、分析下列論證中存在的缺陷與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述。
“80后”一代出生在改革開放初期,當時社會發展剛開始起步,各種條件不夠完善。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社會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90后”一代則享受到的是富裕、安穩的生活環境,他們沒有更多的生活壓力。
“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他們更加自私、無理、冷漠。父母對子女面面俱到的照顧,使他們沒有獨立的思考空間,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導致兩面性和逆反心理。這一代青少年欣賞的都是影視明星,可以看出他們沒有信仰和真正的偶像。也正是個別明星的不當行為誤導了“90后”的行為,出現了傳統價值觀的喪失。
“90后”沒有用我們成年人希望的語言和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想法,更多的是“非主流”。因此,“90后”是信仰缺失、愛心缺失的一代?!菊撟C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論證結構分析
論證關系分析
論證一:“90后”享受富裕安穩的生活環境→他們沒有更多的生活壓力
①來自“生活環境”的壓力只是“生活壓力”的一部分,可能“生活壓力”更多來自“心理”環境。
②生活壓力除了與物質生活環境有關,還受其他因素共同影響,比如國家的政策、上一代父母財富的積累、良好心態以及自身的努力、奮斗的精神等。
③“90后”享受到的是富裕、安穩的生活環境,但他們多是獨生子女,贍養老人壓力更大,或許因為社會的發展、人口的膨脹、“90后”面臨著更多的壓力,比如就業壓力、生活壓力、競爭壓力等。
論證二:“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更加自私、無理、冷漠
①自私、無理、冷漠不是獨生子女的代名詞,材料將二者建立聯系并沒有提供充分的理由。
②“90后”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可能比其他年代的獨生子女更加獨立,更有自己的思想。并且或許正是因為他們是獨生子女,他們更愿意與別人交流,因而不會更加自私、無理、冷漠。
論證三:“90后”欣賞影視明星→沒有信仰和真正的偶像
①有些影視明星作為公眾人物,沒有展現良好的道德素質和修養。由此為依據,論證“90后”欣賞影視明星便沒有真正信仰,則是以偏概全。
②不良的社會風氣、過于開放的媒體環境使“90后”更早地、更便捷地接觸到更廣泛的社會環境和事物,而這也加大了不良的社會風氣和道德信仰對其影響,而非個別明星便能起作用。
③“90后”欣賞影視明星,這部分影視明星可能會表現出良好的品質,比如經常做公益慈善項目,而90后青少年受其影響,可能會樹立崇高的信仰,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
論證四:“90后”沒有用成年人希望的語言和方式表達想法→他們是信仰缺失、愛心缺失的一代
①現在的“60后”“70后”們,也曾經歷過喇叭褲、蛤蟆鏡這樣看似異樣的時代。任何一代人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由于社會行為方式的變化,幾乎每代人都會經歷這種“非主流”的過程。
②導致“90后”信仰缺失、愛心缺失,可能不是因為他們“非主流”的思想和行為,可能是由于他們缺乏正確的鑒別能力,容易受到周圍不道德的人或者行為的影響。
③“90后”沒有用成年人希望的語言和方式表達他們的想法,也許他們更加獨立自主、有自己的思想、有獨創性,并且樹立了崇高的信仰,充滿了愛心。
5、分析下列論證中存在的缺陷與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述。
在2008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網絡民意”又一次成為耀眼的關鍵詞。這說明“網絡民意”才是最需要關注的民意。“華南虎事件”等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無不和“網絡民意”的表達脫離不了關系。越來越多的官員在重視“網絡民意”,這也是“網絡民意”最能代表民意的關鍵所在。作為一個新的媒體,網絡所覆蓋的讀者面,是任何傳統媒體都無法比擬的。對于一份報紙,上百萬的發行量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了,而網絡中一個熱門帖子的點擊率就可能超過它。因此對傳統媒體中所謂主流的民意都不應該進行過多地考慮。網民作為一個特定的、意見接近的群體,這些人并不是“烏合之眾”。能夠上網的人,都有較高的學歷,那么他們也會有較高的素質去表達真實的民意。從傳媒學和政治學的專業立場來說,就應該尊重所有群體的言論自由,維護所有的公共言論平臺。在這個意義上,追問網絡民意的真實性可能會有一種危險,就是忽視個體聲音。只要發言人是真實存在的,他的意見就是真實的,就應該受到重視?!菊撟C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論證結構分析
論證關系分析
論證一:“網絡民意”成為耀眼的關鍵詞→“網絡民意”是最需要關注的民意
①“網絡民意”又一次成為耀眼的關鍵詞并不能說明“網絡民意”才是最需要關注的民意。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網絡新詞相繼產生,“網絡民意”亦是如此,但認為其是最需要關注的民意是站不住腳的。
②“網絡民意”只有符合多數人的心聲,表達大多數人的意愿,得到人民支持和擁護,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才是最需要關注的民意。
③“網絡民意”成為耀眼的關鍵詞,許多網民在網上發表評論,但也可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以此發表不真實的言論,甚至詆毀某人、某事件甚至于社會,這些情況反而會破壞網絡民意的真實性。
論證二:“華南虎事件”問題的解決→與“網絡民意”的表達有關
“華南虎事件”只是一個獨特的事件,不能由此得出與“網絡民意”的表達脫不了關系。
論證三:越來越多的官員重視“網絡民意”→“網絡民意”最能代表民意
①是否讓網絡民意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民意取決于多個方面,例如網絡受眾面廣,網絡民意比較客觀公正,真實性高,這些都具備才能充分說明網絡民意最能代表民意。
②越來越多的官員在重視網絡民意,說明網絡民意為官員了解民意、民情增加了一個途徑,但是不代表大部分人都上網并在網上發表言論,比如:有些貧困山區的人們無法上網,那么從何處了解他們的意見呢?
論證四:網絡所覆蓋的讀者面是任何傳統媒體都無法比擬的→對傳統媒體中所謂主流的民意都不應該進行過多地考慮
網絡所覆蓋的讀者面是任何傳統媒體都無法比擬的,并不能推出對傳統媒體中所謂主流的民意都不應該進行過多地考慮這一結論。不同媒體面對不同的讀者,代表了不同的“民意”。
論證五:能夠上網的人都有較高的學歷→有較高的素質去表達真實的民意
①該論證顯然是強拉因果。“高學歷”和“高素質”間沒有必然聯系。能否表達真實民意和個人的學歷并不息息相關。高學歷犯罪的事件也屢見不鮮。
②有較高的素質去表達真實的民意可能不是由于上網的人有較高的學歷,而是因為表達民意的人本著客觀、真實的態度,即使沒有較高的學歷,也能表達真實的民意。
③許多具有高學歷的網民受社會負面人物、負面新聞報道的影響,往往在網上發表消極的甚至是威脅社會安定團結的言論,這些人不具有較高的素質,也沒有表達出真實的民意。
論證六:發言人真實存在→意見真實并應受到重視
①發言人的意見有一定意義和價值,能客觀體現民情民意,為改善民生提供了寶貴的建議,能夠反映群眾心聲,才會受到重視。
②發言人真實存在不代表他的意見就是真實的,就應該受到重視。發言人的意見具有主觀性,能否受到重視是根據發言人的意見是否具有價值決定的,即使真實可靠,但是沒有價值,依然不會受到重視。
6、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并前后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是否成立并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
實驗人員先把一鍋水煮沸,然后把一只青蛙扔進鍋里,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這只青蛙的反應相當敏捷,它雙腿一蹬,競跳出鍋外。隔了半小時,實驗人員又架起一只鍋,注滿常溫的清水,然后把那只青蛙扔進鍋里。這一回,青蛙游得逍遙自在。實驗人員則悄悄在鍋下面加熱,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悠哉的樣子。等到水不斷升溫、青蛙感到難以忍受時,它再也沒有那一躍而起的力量,最終只得葬身鍋底。
青蛙實驗告訴我們,越危險的市場環境,越能激發企業的警覺和生命力,所以企業實際上也就越安全。相反,越舒適的環境,也就越危險,因為置身于舒適的環境之中必然會喪失警覺,逐漸形成一種固定的習慣和模式。一個企業,一旦陷入了這種固定的習慣和模式之中,就會缺乏對環境的敏感度。由于環境每時每刻都在改變,所以,不變的企業不久只會被變化了的市場所淘汰。
因此,一個好的企業就必須有勇氣打破和拋棄一切原有的習慣和模式,并自覺地把自己投入到危險的市場環境之中去。【論證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論證結構分析
論證關系分析
論證一:青蛙實驗→越危險的市場環境,越能激發企業的警覺和生命力,企業越安全
因為很可能在開始的時候這種危險的程度再增加一些,那么,青蛙可能只要一接觸到這鍋水,就被燙熟了。如果實際情況是這樣,那么,我們就不能得出結論說,越危險,就越安全;相反,我們倒可以得出結論說,危險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危險就純粹是危險,而不是安全了。
論證二:青蛙實驗→越舒適的環境,也就越危險
青蛙和企業不具有可比性。讓青蛙死亡的原因并不是舒適的環境,而是舒適環境下面險惡的“加熱器”。在實驗中,環境對青蛙是陌生的。但企業是生活在經營環境之中的,市場環境對于企業來說基本上是熟悉的。所以,企業即使在舒適的自然環境中也可以預知未來是否隱藏著危險,而青蛙不能。那么,舒適的環境就不一定成為危險的環境了。
論證三:青蛙實驗→置身于舒適的環境會喪失警覺,形成固定習慣和模式
人和青蛙不同,青蛙沒有理性的分析和判斷的能力,而人是具有這種能力的。所以,即使置身于舒適的環境中,如果人能保持自己的理性,那么,就能預知到未來潛在的危險,這樣,在安全的環境就不一定會喪失警覺。這就是人們說的“防患于未然”。如果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么,未必會喪失警覺,也未必會逐漸形成一種固定的習慣和模式。
論證四:企業陷入固定的習慣和模式→缺乏對環境的敏感度
習慣并不一定就意味著警覺的喪失。習慣有很多種,并不是所有的習慣都等同麻木。有一種習慣,這就是警覺的習慣。可能企業在固定的警覺習慣和模式之中穩定運行著,那么仍然保留了對于環境的敏感度。
論證五:環境每時每刻都在改變→不變的企業不久只會被變化了的市場所淘汰
①環境時刻改變也許并不能否定環境的穩定性。如果環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并且環境的變化也有一定規律可循,那么,好的、固定的習慣仍然是有用武之地的,至少不能說所有的習慣都是沒有用處,甚至是有害的,按部就班的企業也不一定被淘汰。
②即使環境每時每刻在改變,若企業一直保持自己和市場相對的平衡與穩定,按部就班地專一于自己的行業、產品、市場,可能不僅不會被淘汰,甚至還能克服市場的變化而發展得很好。
論證六:一個好的企業→勇于打破和拋棄習慣和模式,并自覺投入到危險的市場環境
不遵循任何習慣和模式,不按照任何規律辦事,這樣的企業只能是沒頭蒼蠅,在現實世界中,成功的概率可能很低。所以,一個好的企業,可能需要的不是打破和拋棄原來的習慣和模式,而是在順應變化的市場改進自己的習慣和模式,在變化中尋求平衡,在危險中求得發展。
參考范文:
7、分析下述論證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選擇若干要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對該論證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和評論。(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別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并前后一致,有無各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是否成立并支持結論,結論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
漢語能力測試怎么看?
從今年開始,教育部、國家語委將在某些城市試點推出一項針對國人的漢語水平考試——“漢語能力測試(HNC)”。該測試主要針對漢語為母語的人的聽、說、讀、寫四方面的綜合能力,并將按照難度分為各個等級,其中最低等級相當于小學四年級水平(掃盲水平),最高等級相當于大學中文專業畢業水平。考生不設職業、學歷、年齡限制,可直接報考。公眾對于這項新事物,支持和反對的意見都有。
支持者認為,在世界各地掀起學習漢語熱潮的今天,孔子學院遍地開花,儼然一個“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的時代就要來臨。但是國人的漢語能力令人擔憂,如提筆忘字、中英文混雜、網絡用語不規范等現象普遍存在。目前大家都感到母語水平下降,但是對差到何種程度,差在哪里,怎么入手解決無人能言。而漢語能力測試有一個科學的評測標準,可以幫助應試者了解其漢語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這樣的測試一定會喚起大家對母語文化的重視。
以下幾種是代表反對觀點。觀點一,漢語學習更多的是培養一種讀書氛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能太功利;漢語要保存,要維系,需要培養的是修養而不是一種應試能力;在當前漢語衰退的環境下,要讓漢語重新“熱”起來,應從維系漢語文化的長遠發展著手,營造一種大眾的、自由的、向上的母語學習環境。觀點二,中國的孩子在中國的土地上學習母語有完整的教育體系,在這種情況下,這項測試的誕生不僅是一種浪費,還嚴重干擾了當前的漢語教學;漢語的綜合水平量化,就是使得原本豐富生動的語言扭曲化、簡陋化。觀點三,對于把漢語作為母語的中國人來說,漢語會用會說就可以了,不是人人都要成為作家,漢語類的能力測試更適合外國人來考。
(摘編自《漢語考試族群成員漢語能力測試怎么看?》(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8月8日;《國家漢語能力測試10月份在江蘇等地試點》(中國日報)2011年8月14日。)【論證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論證結構分析
論證關系分析
論證一:孔子學院遍地開花→“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的時代就要來臨
①“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的時代就要來臨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例如,全世界的人都特別喜歡中文,愿意學習中文,并用中文進行交流等,而孔子學院遍地開花僅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已,僅憑它是不足夠的。
②支持者從孔子學院的發展直接推導出“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的時代就要來臨的結論,顯然缺乏依據??鬃訉W院數量雖然多,但是無法判斷去孔子學院學習漢語和說漢語的人增加了,可能僅是對漢語文化感興趣。
論證二:國人的漢語能力令人擔憂→支持漢語言能力測試
材料認為“國人的漢語能力令人擔憂,如提筆忘字、中英文混雜、網絡用語不規范等現象”普遍存在,但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有人故意在網上發些錯別字,即同音詞搞怪,比如:蜀黍、童鞋、藍瘦香菇等,因此,無法推出應該支持漢語言能力測試。
論證三:漢語能力測試有一個科學的評測標準→幫助應試者了解其漢語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
即便漢語測試是科學的測試標準,但每個地方對標準的判斷和理解不同,因此未必能幫助應試者了解其漢語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
論證四:漢語能力測試→一定會喚起大家對母語文化的重視
①“這樣的測試一定會喚起大家對母語文化的重視”判斷過于絕對,有可能這樣的測試反而成了某些利益機構的工具。與之相比,設立相應的有關漢語文化的游戲、舉辦相應的漢語文化比拼活動、知識競答都可以增加大眾對漢語文化的興趣。
②即使參加了這種測試,應試者對其漢語水平測試的不理想能否轉化為對漢語的重視不得而知,也可能是“自暴自棄”,不再重視漢語文化。
論證五:漢語學習更多地是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培養的是修養而不是一種應試能力→反對漢語言能力測試
漢語言能力測試能夠幫助國人了解自己的漢語水平,有針對性地改進,從而更好地提升自己,也有助于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和修養,因此其未必反對漢語言能力測試。
論證六:營造一種大眾的、自由的、向上的母語學習環境→讓漢語重新“熱”起來
①要想讓漢語重新“熱”起來,除了營造好的母語學習環境外,還需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比如:學生要對母語產生興趣,愿意積極學習母語,老師要在母語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強調母語的重要性等。
②營造的母語學習環境只能使那些原本就喜愛漢語的人更加喜愛,對于那些原本就不喜愛的人來說這種環境可能于他無用。
論證七:學習母語有完整的教育體系→漢語言能力測試干擾了當前的漢語教學
①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漢語測試與當前的漢語教學產生嚴重沖突,屬于論述者主觀臆斷。母語教育體系的完善與漢語言能力測試兩者并非互斥關系,只是兩者的側重方向不同。
②即使有完整的母語教育體系也并不能說明中國孩子的漢語水平良好,反而通過測試,可以使孩子通過自身的學習更好地了解漢語,對漢語教學還可以起到輔助的作用并非浪費。
論證八:漢語的綜合水平量化→原本豐富生動的語言扭曲化、簡陋化
①“漢語的綜合水平量化,就使得原來豐富生動的語言扭曲化、簡陋化。”這個結論過于絕對,綜合水平量化并非就是讓語言扭曲化和簡陋化,犯了“非此即彼”的錯誤。
②漢語水平量化有助于評定等級,使人們對漢語的認識更為具體和明確,因此對其的學習也將更有針對性,有利于大家提高漢語水平而不是將原本豐富生動的語言扭曲化和簡陋化。
論證九:對于中國人來說,漢語會用會說就可以→漢語能力測試更適合外國人考
“對于把漢語作為母語的中國人來說,漢語會用會說就可以了,不是人人都要成為作家,漢語類的能力測試更適合外國人來考。”這個說法過于片面,語言學習不但是語言交流,還包含文字記錄、傳承等,記錄和寫作也不僅僅是作家的技能,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記錄和使用。因此,中國人更應該進行漢語能力測試,而非外國人。
參考范文:
8、分析下述材料,準確審題立意。
有一老一小兩個人同時在沙漠里種胡楊樹。年輕人待樹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來給它澆水,而老人一等到樹苗成活以后,就來得很少;即使來了,也只是把被風刮倒的樹苗扶一扶,不澆一點水。轉眼幾年過去了,胡楊樹都長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塵暴,第二天風停后,兩人驚訝地發現,年輕人種的胡楊幾乎全被風刮倒了,有的甚至連根拔起;而老人種的樹,只是被風吹折了一些樹枝,吹掉了一些樹葉。年輕人很詫異,問起原因,老人道:“你經常給樹澆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處扎。如把樹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就逼得它們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這么深的根,這些樹怎能輕易被風刮倒?”【論說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材料涉及“老人”“年輕人”“胡楊樹”等幾個對象。
①從“老人種的胡楊在沙塵暴后無礙”這一點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養方面,一定要有科學的方法、長遠的眼光。
②從“年輕人種的胡楊在沙塵暴后全被風刮倒”這一點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一味關心愛護有可能會貽誤被關愛者的一生。
③從“胡楊樹如何才能抵擋沙塵暴”這一點上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逆境成才、順境可能會使生命變得脆弱、要夯實基礎。
參考范文一:
9、分析下述材料,準確審題立意。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回首昔日,留在我記憶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悅;倒是曾經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懷念?!?br/> 一位登山者說:“我登山是因為想看到山頂的雪?!鄙巾數难?,牽引著每一個上山的人,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選定的路徑和方式?!菊撜f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考生著眼于“為什么追求”,即“追求的意義”“追求的價值”,可以談生命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永恒不變的追求。平庸的生,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考生立足于追求的目標,可談在現實生活中應該追求什么。生活中,有人追求金錢,有人追求享樂,也有人追求挑戰和卓越。不同的追求,體現著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考生也可著手于追求的過程、結果,表達如何去追求和追求的感受??梢酝ㄟ^聯系親身經歷,或者構思一個故事,想象并展現追求理想的艱難過程和美妙結果。
參考范文一:
10、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薄菊撜f文】
答案解析:參考范文一: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