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MBA考試《寫作》考試共2題,分為論證有效性分析和論說文。小編為您整理第二章 論說文5道練習題,附答案解析,供您備考練習。
1、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一天,一位成功學大師在開始演講之前,問在座的學員:“世界的最高峰是哪一座山?”“珠穆朗瑪峰?!睂W員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八暮0斡卸喔撸俊薄霸瓉硎?848米,現在是8844米?!?學員們仍然異口同聲地回答說。
“那么,世界上的第二高峰是哪一座山?”這一問,把絕大部分的學員都問得面面相覷,雖然過了一會兒,臺下稀稀落落地開始有人試圖回答,但幾乎沒有人能說得準的,等到成功學大師再問“它的海拔有多高”時,臺下就更是鴉雀無聲了。
“好,我今天的演講就從這里開始?!背晒W大師深有感慨地說。【論說文】
答案解析:
參考范文:
《要做,就做第一》
一位成功學大師在演講前問學員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學員不但能答出珠穆朗瑪峰,而且還能準確說出其高度,可當問到第二高峰,卻沒有人知道??梢?,只有做到第一,才能在這個世界上脫穎而出。
每個生活在當今社會中的人都渴望受到別人的矚目,但往往只有比別人優秀的人才能真正得到眾人的青睞。在總統競選中,只有得票數第一的人,才能當選;在奧運會上,雖然第二和第一很可能只是差之毫厘,但是只有世界冠軍國家的國歌才會在運動場上奏響;在吉尼斯世界紀錄中,只有第一的,而從來沒有記錄過第二的……所有這些,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只有“第一”才具有的獨特價值嗎?
正因為人們眼里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悉尼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讓世人記住了索普,雖然,那時一個名叫菲爾普斯的美國游泳小將也已經得了好幾塊金牌,但當時出盡風頭的不是他,而是索普,因為索普才是當時世界泳壇的第一。不過,08年的北京奧運會卻幾乎可以看作是菲爾普斯一個人表演。因為他不僅獲得了他所有8個參賽項目的金牌,并且也成為了奧運史上一次獲得金牌最多的人。
在北京奧運會上,菲爾普斯確實登上了泳壇乃至世界體壇的頂峰,讓所有對手高山仰止。為此,各國媒體競相采訪他,美國NBC電視臺亦全程跟蹤并反復播放菲爾普斯的比賽。而很多人對于幾乎每次領獎都站在菲爾普斯右下方的一位匈牙利選手視而不見。對于場場比賽都遭遇菲爾普斯的他來說,或許他心中的郁悶只能用“既生瑜,何生亮”來描述了。
堵車的郁悶永遠只是屬于落后司機的??煺咴娇?,慢者越慢,每一個開過車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那么,就讓我們在人生奮斗和企業經營的高速公路上,開足馬力,跑在第一吧,這樣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道路就將是無限的,風馳電掣的我們享受到的也將是光速一樣的絕對自由和超越了整個世界之后的極限快感!
2、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一家企業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擴大生產呢,還是用于研發新產品?有人主張投資擴大生產,因為根據市場調查,原產品還可以暢銷三到五年,由此可以獲得可靠而豐厚的利潤。有人主張投資研發新產品,因為這樣做雖然有很大的風險,但風險背后可能有數倍于甚至數十倍于前者的利潤。【論說文】
答案解析:解析1:
比較好的立意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決策》。
題目涉及到兩種觀點:第一,主張擴大生產;第二,主張研發新產品。
當然,在邏輯上我們也可以推出,還有第三種思路,平衡的思路:一部分的資金用于擴大生產,一部分資金研發新產品。
所以,這道題目,理論上考生可以寫第一種觀點的合理性(現實的市場和利潤對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為什么……),也可以寫第二種觀點的合理性(創新和未來的市場、利潤是重要的,為什么……),也可以寫第三種觀點的合理性(既要立足現實,也要放眼未來……)
不過,嚴格來說,第三種寫法,多少有些問題。因為題干是這樣寫的:“一家企業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擴大生產呢,還是用于研發新產品?”所以,題干只是預設了兩種選擇。因此,在兩種可能性里選一,應該是最扣題的,最安全的。
還有,不管選擇第一種觀點,還是選擇第二種觀點來作為你自己的論點,必須要對另一種觀點做出回應(實際上就是批駁),否則審題不夠全面,按理也要扣分。
最后,本題更難的一點是,無論是簡單地選擇前面三種觀點的哪一點,都有可能是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考生不知道這家企業的具體情況,怎么能自說自話、指手劃腳地說要擴大生產,或要研發新產品呢?想想,這樣寫,閱卷老師會覺得考生懂管理嗎?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文章寫作過程中要盡量體現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辨證思維來。也即本題最好的立意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決策》。
文章的提綱可以這樣搭建:
第一段,引述題目材料,引出決策問題。
第二段:也許有人會贊同第一種觀點,主張擴大生產,因為理由是……;也許有人會贊同第二種觀點,主張研發新產品,因為理由是……。但是,我要說:你知道這家企業的具體情況嗎?不知道這家企業的具體情況,你又怎么能指手畫腳,自作主張地給別人做決策呢?
第三段:我認為,如果這家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還是不錯的,沒有什么眼前的生存危機,那么,就應該主要著眼于未來……;如果這家企業當下的生存都嚴重成問題,那么,現在就應該努力追求可靠的利潤。
第四段,聯系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也是這樣,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策,而不能不了解具體情況,就指手畫腳、胡說八道。
第五段,但是很遺憾,不了解實際情況而瞎決策、瞎指揮的現象也普遍存在。比如王明……
當然,論說文的審題立意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個人的意見只是我個人的意見,僅供大家參考。順我者昌,是很有可能的;但逆我者亡,就未必啦。比如,如果你立意為《全面考慮各種意見做出正確決策》,也完全是可以的。
解析2:
PAY審題法,可找到正確寫作要點。本題的P(Problem痛點)是企業到底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擴大生產,還是用于研發新產品。A(Attitude態度)是支持后者。因為原題有“雖然……但是”這個明顯的態度詞,而且說了“背后是數倍甚至數十倍于前者的利潤”。所以,命題人是支持選擇研發和創新的。本題的Y(Key Word關鍵詞)就是以上的“有限的”、“還是”、“雖然、但是”、“數倍甚至數十倍”。這些Key Word,可以幫我們找到Problem和Attitude。沒有這些Key Word,我們就不能確定本題是必須取舍,本題是傾向后者。有了這些Key Word,我們就可以做出這個判斷。
考生注意,這里面有“有限的資金”和“還是”這個詞,還是指的是“or”的關系。所以,首先,本題肯定不能寫成既要擴大生產,又要研發新產品。這樣“騎墻派”和“和事老”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原題已經設置成二選一,不能妄圖篡改原題。寫成既要擴大生產,又要投入研發的文章,屬于偏題作文。
本題正確的元素是“決策”、“承擔風險”、“舍短期為長期”、“創新”。有些同學會單寫創新,這里回應——單寫“創新”屬于勉強合格立意,預計分數在18-20分,但很難更高。寫“勇于創新”屬于合格立意。大家要注意,創新和勇于創新是不同的兩個主題。這里勇字很重要。
本題含有舍短為長的決策和冒風險做取舍的內涵,所以不是單單創新。而是有個復雜背景和選擇難題的創新。本題較好立意可以是:
1、舍短為長,勇于創新
2、敢冒風險,勇于創新
3、著眼長遠,敢冒風險
4、著眼長遠,勇于創新
以上四個立意,都屬于很好的立意??傊绢}準確的立意應該是:
1、著眼長遠或舍短為長之間二選一
2、敢冒風險或敢于取舍之間二選一
3、創新
應該是以上三個選項的兩兩結合,比較合適。為什么不能單寫創新?因為本題的創新是在一個難題背景下的創新,不是簡簡單單舒舒服服的創新。我覺得最佳立意選擇是這三個選擇里,第一個選擇,使用“著眼長遠”這個詞比較好,比另一個詞好。第二個選擇的敢冒風險和敢于取舍,咱們使用這個共同得“敢”字,但是風險和取舍不作為首要重點,因為風險和取舍這兩個主題詞考場無論寫哪個,都不好寫(當然如果你特別會寫這兩個,亦可,我只說對于多數考生不容易寫)。接著選擇“三、創新”。
所以,我認為最好的立意是——著眼長遠、勇于創新。(這個勇,就是敢于冒風險,敢于真刀真槍做出選擇,本題單寫勇于創新也是還可以的,前面已說)
參考范文:
銳意創新,著眼未來
當一個企業遇到是選擇投入有限資金擴大生產,還是研發新產品的困境時,企業要依據當前企業發展狀況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抉擇。投入有限資金擴大生產,雖能解決暫時性資金流轉局面,但不是最佳選擇,企業應投入資金、技術和人才全力進行研發,銳意創新,著眼未來。
創新是時代進步的前進動力。當今世界正在開展以人工智能為標志的新一次工業革命,這是時代進步的大勢所趨,全球的任何一個國家、社會、企業、個人都將全面地被這場洪流所沖擊。作為市場經濟的細胞,企業應該從戰略的高度重視這場新技術革命,調整企業發展方向,將挑戰轉化為進步的機遇,抓住時代變革的先聲,以創新為利器,突破技術和規模瓶頸,壯大企業自身實力,占領技術革命的制高點,確立領先的行業優勢。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發動機。古語有云,變則通,通則久。企業通過創新戰略,可以不斷優化企業組織結構,煥發企業活力,從企業內部進行改造,打造符合新技術時代需求的產品,將互聯網思維融入營銷渠道,更為精準快捷地將優質產品送到需求客戶。一個企業如果不去創新,不去研發,那么這個企業將失去未來。華為,通信領域的時代領跑者,正是重視創新研發,才有了今天的行業地位和社會榮譽。華為在2012年底已擁有7萬多人的研發隊伍,從1992年開始,華為就堅持將每年銷售額的至少10%投入研發。如此的創新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華為。
創新不是停留在嘴邊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踐行。企業不僅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創新,也要從行為的高度落實創新。在人才方面,要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給予研發的空間和豐厚的報酬鼓勵,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員工創新能力。在組織架構方面,要成立獨立研究室和創新研發部門,給予充分的權利調動資源投入研發。在高層管理方面,要把重視創新,鼓勵創新觀念深入到每一個高層的內心,由內而發地認同創新,支持創新。當然任何的創新行為,不能以犧牲公司生命為代價,要注意權衡創新戰略的付出和代價。
銳意創新,著眼未來,風宜長物放眼量。企業重視創新,投入創新,得到的不僅僅是新的產品,新的市場,而是新技術時代的先聲奪人,遙遙領先。創新對于企業來說,是由內而外地適應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在舉世變革的百家爭鳴背景下,將新技術革命給企業帶來的威脅和沖擊,轉化為企業與時俱進,向前發展的機會。
3、分析下述材料,準確審題立意。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回首昔日,留在我記憶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悅;倒是曾經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懷念?!?br/> 一位登山者說:“我登山是因為想看到山頂的雪。”山頂的雪,牽引著每一個上山的人,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選定的路徑和方式?!菊撜f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考生著眼于“為什么追求”,即“追求的意義”“追求的價值”,可以談生命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永恒不變的追求。平庸的生,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考生立足于追求的目標,可談在現實生活中應該追求什么。生活中,有人追求金錢,有人追求享樂,也有人追求挑戰和卓越。不同的追求,體現著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考生也可著手于追求的過程、結果,表達如何去追求和追求的感受。可以通過聯系親身經歷,或者構思一個故事,想象并展現追求理想的艱難過程和美妙結果。
參考范文一:
談追求
有成功者認為追求成功的過程最令人懷念,有登山者認為追求是攀登的動力。可見想要攀上人生的高峰,追求必不可少。追求,即對人生目標的盡力求索,是實現人生意義的必由之路,是回饋世界的身體力行。
無追求何立人?
司馬遷對史實的追求著《史記》,李時珍對醫藥的追求著《本草綱目》,賈思勰對農業的追求著《齊民要術》。古之先賢,若沒有心中所求,又怎能有為事業奉獻一生的勇氣呢?他們都是不愿碌碌無為過一生,想實現活在人世的意義而追求心中的理想。由生命源頭升起的信念正是他們畢生追求的所在,也正因如此,他們名垂史冊,成為“大寫的人”。而人生若沒有追求,就極易向自己妥協,大多數人會半途而廢,三分熱度,得過且過。我們都想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些什么,因而需追求,方立人。
無追求何利世?
人的存在不僅是實現個人價值,更重要的是利于世界發展。人雖渺小,思維卻無窮,只要心中有追求,便有利世之機。居里夫人對未知物質的追求推動了癌癥治療的進步,錢學森對空氣動力學的追求推動了國家的強盛,蒂姆伯納斯李等人對互聯網的追求推動了世界信息化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個自身的追求,這些載入歷史的先賢們無一不用自己的追求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而沒有他們的追求,我們將生活在怎樣黑暗落后的世界?追求以利世,請為世界行動。
然而,為何大多數人都不能成為成功人士,或攀至頂峰的登山者?因為只是心有追求往往不夠。追求的路上多險阻,也并非時時都有絢爛風景,反之大多數時間都枯燥難熬。堅毅之心,勇敢之心,樂觀之心,在追求路上缺一不可。你莫焦急,莫害怕,路雖不平,道阻且長,也終有到達的一天。追求不易,且行且珍惜。
為立人而追求,為利世而追求,愿你不負此生。
參考范文二:
人生貴在追求
一位成功人士曾感慨:“留在記憶中的,不是成功的喜悅,倒是曾經苦苦的追求?!钡拇_,人生貴在追求。
追求,即用積極的行動達成目的。一段彌足珍貴的人生往往伴隨著苦澀而漫長的追求。
人生的長度有限,但人生的高度因追求而無限。追求,使我們不斷認識現實,觸碰自己的弱點,做出調適,不斷積蓄向高處生長的力量。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正是在追求中達到人生新高的最好例證。不論是京瓷還是KDDI,他都傾注最大的精力,每一個環節力求完美,不斷查找并擊破障礙,得益于這份刻骨銘心的追求,稻盛和夫打造出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梢?,生命縱然有限,我們仍可以憑借努力的追求,達到理想的高度。
生命的寬度有限,但生命的深度因追求而無限。人生的寬度往往受自身條件及外界環境的制約,因此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往往很有限,當短期內難以完成所有目標或做出盡可能多的選擇時,我們可以擇一而從之,抽絲剝繭,掌握要領,追求卓越。例如,一個學者難以在所有學科都有所建樹,卻可以在某一門學科中不斷深挖,學精學透;一個企業,難以在所有行業都做到領先,卻可以在一個行業中恒久追求,參透規律,成為行家或寡頭。
當然,追求并不是對目標的簡單追逐。一方面,我們要將眼光投向高處,全面規劃,細化目標,圍繞一根主線展開高效的行動;另一方面,要將行動扎根于深處,俯身探索,尋找問題的根源,化繁為簡,將障礙逐個擊破,一步步達成目標。
正如蘇聯的薩帕林娜所言:“只有不斷的追求探索,永不滿足于已取得的成績的人,生活才是美好的,有價值的?!蓖V棺非蟮娜?,猶如行走于幽暗的隧洞,捕捉不到生命的微光,亦難以領會人生的價值。
人生貴在追求。
4、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以為,自己喜愛的,也是旁人喜愛的;自己恐懼的,也是旁人恐懼的;自己厭惡的,也是旁人厭惡的。其實,事實并非完全如此。究其原因,人有一種陋習,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尺度,所以愛以己度人?!菊撜f文】
答案解析:參考范文一:
人生有尺,尺度在心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以為,自己喜愛的,也是旁人喜愛的;自己恐懼的,也是旁人恐懼的,其實,事實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人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尺度,愛以己度人。
這就告誡我們一個道理:要把握好心中的尺度。
“尺”是量長度的器具,“度”是計量長度的標準。有尺亦有度?!叭松谐撸叨仍谛摹笔侵复颂幨蓝家盐蘸梅执?,因為人生各異,尺度不一,不能將自己當成衡量他人的標準,以己度人。
共性是社會的基礎,個性是社會的靈魂。每個人的內心持有的尺度不同,這就是個性的體現。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因此我們要尊重個性,尊重他人的處事標準。共性的成長依賴于個性的自由發展,個性越多越優,則共性的根基越深厚越發達,發展的空間也越廣。因此應認可與學習他人內心的尺度,從而完善自身,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美好。
拿自己的尺度衡量別人,將會失去人際溝通中認知的客觀性,陷入偏見。人生的經歷不同,處理事情的結果也千差萬別,這就決定了每個人從中的得失不一,從而造成不同的待人處世的標準。溝通中若僵持己見,不肯尊重對方內心的尺度,就會失去溝通的意義,并且不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偏見帶來的結果是內心的狹隘,是雙方的沖突。可見,“人生有尺,尺度在心”的意義在人際關系中尤為重要。
因此,人生在世,首先要在思想上堅持辯證的否定觀,一分為二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意識到尊重他人意愿的重要性。在行動上應該求同存異,承認差異,相互尊重,善于學習,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多替對方考慮,經常反省自己行為的恰當性,共創和諧社會。
人生有尺,尺度在心,唯有如此,人生才能精彩!
參考范文二:
切莫“以己度人”
生活中,人們常常以為自己愛的,也是別人愛的,自己厭惡的,也是別人厭惡的。其實,事實并非如此。
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的尺度,我們不應該“以己度人”。
所謂“以己度人”,就是拿自己的心思來衡量和揣度別人。切莫“以己度人”便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準則當成評判他人行為的標尺。古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己所不欲未必就是他人不欲,己所欲也未必是他人所欲。萬事萬物適宜為佳。
只有深諳不能以己度人的道理,我們才能客觀地看待問題,才能做到尊重每個個體的客觀性,最終量身制訂出最佳策略,取得輝煌成績。馬云將美國的PayPal引進中國市場時,并沒有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抄,因為他明白在美國適用的東西,不一定適用于中國。因此,他做了大量的中國市場調查,在PayPal的基礎上進行改良,使之適于中國的具體國情,這便是支付寶的前身。馬云也因此登上首富寶座。
相反,美國麥當勞公司在本土取得傲人成績,成為快餐行業的霸主,并且在進駐中國后依舊基業長青,但它沒有對印度市場進行客觀分析,便將自己的衡量標準強加在印度市場中,最終以慘敗收場。若它勿以己度人,因市場而異,客觀分析,則不至于此。
切莫“以己度人”要求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有一顆付諸實踐的心,不僅要在思想上勿以己度人,更要在實際行動中做到。順天時,適時而為;察地利,因地制宜;求人和,因人而育。它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齊步走,而應有所差異,要因人而異。勿以己度人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選擇。
在紛亂的文化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勿以己度人,保持清醒的頭腦,方能創造和諧社會!
5、根據下述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論說文,題目自擬。
梭羅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鄙钪校腥苏J為,放下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也有人認為,不放下是一種堅守,是一種精神?!菊撜f文】
答案解析:參考范文一:
放下,人生的境界
梭羅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有舍必有得,我們應該放下那些多余的、有害的、悲傷的、暫時不需要的事物,才有更多的空間得以“存放”其他必需的東西。
放下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
放下,不單單是指行為上的放下,更多地是指心靈上的放下。李白放下仕途,得詩仙之名永垂青史;魯迅舍醫術,得筆槍文劍喚醒國人;文天祥不惜舍生,最終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都是懂得放下的典型代表。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前進的復雜的過程,前進中總會有波折,但始終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人生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常常伴隨著痛苦、失敗、挫折,但我們不能被這些失敗和挫折所困,而應該學會放下這些痛苦,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人生,才能開創美好的未來。
在當今喧囂而又浮躁的社會環境下,我們只有放下一些事,才能專注于積極有益之事,將有限的精力用于實現人生價值,不受雜事所干擾。韓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統樸槿惠,一生之中幾起幾落,母親遇刺身亡,父親又遭暗殺,她自己在54歲時遇襲,臉部受傷……正是因為懂得放下,樸槿惠才能專注于自己的目標和追求,在政治道路上一路走下去。
相反,有些人過于偏執,或走不出過去痛苦的回憶,或忘不掉那些曾經的人和事。他們活在過去,活在自己給自己編織的大網中走不出來。他們無法快樂,他們并不幸福,他們以為自己固執地不放下是一種堅守,殊不知這其實是愚昧,是狹隘。
學會放下,我們就要學會清醒地審視自己,調動主觀能動性,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勇于放下那些暫時不需要的東西。我們還需要調整心態,調整認識問題的角度。對于放下,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放下并不會讓自己一無所有,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得到,只有放得下,才能擁有更多。
放下,是一種智慧;放下,才能收獲快樂與幸福。
參考范文二:
放下與堅守
有人說,放下是種智慧;也有人認為,不放下是種堅守。放下似乎是個矛盾體,經營人生,我們要正確看待放下與堅守。
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放下與堅守也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所謂放下,是指放下悲傷的、有害的、不利的事物,是有選擇的放棄,不是輕率的舍棄;堅守,是面對艱難困苦,也有迎難而上的干勁。
佛說:“放下,便得自在?!比松谑溃行┦虑槭遣槐卦诤醯?,有些東西是必須清空的。該放下時就放下,你才能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于你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正如梭羅所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br/> 正確看待放下與堅守,我們才能辯證地對待問題,才能分清利弊,才能正確把握做事的度,才能深刻理解過猶不及的道理。命運多舛的史鐵生,面對殘酷的現實,堅守高貴的靈魂,用筆超越了生命的困境。而當死亡來臨時,放下不甘,放下對生命的不舍,干干凈凈地走,義無反顧。這不正是對放下和堅守的最好詮釋嗎?
正確做到放下與堅守,企業才能有清醒的認識,才能把握分寸,才能穩健發展。小米公司堅持自己獨特的企業理念,在飛速發展中依然堅守“保持冷靜,控制欲望,控制節奏”的信條,正是這種堅守讓年輕的小米異軍突起。反觀三鹿集團,就是放不下對金錢的欲望,才會被利益沖昏了頭腦,害人害己。
正確看待放下與堅守,要求我們自省與加強責任感缺一不可。
作為個人,我們要保持冷靜的內心,時刻提醒自己“我所追求的是否于我是重要的”,每一分努力與堅持是否有意義。作為企業,要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每一位顧客,堅守道德的底線,放下功利心。
“放下”與“堅守”并不是簡單的放棄和死守。要參透兩者的含義,只有靠自己在人生路上慢慢領悟。
該放下的放下,該堅守的堅守,人生的精髓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