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如何理解收入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是指企業在日?;顒又行纬傻摹е滤姓邫嘁嬖黾拥?、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2)收入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應當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不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經濟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義,經濟利益的流入有時是所有者投入資本的增加所導致的,所有者投入資本的增加不應當確認為收入。即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確認收入。
如何理解負債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負債必須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2)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3)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負債應當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形成負債,將一項義務確認為負債,(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什么是資產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什么是資產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1.資產的定義,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根據資產的定義:(1)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2)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2.資產的確認條件,將一項資源確認為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資產的賬面價值=資產的賬面余額-資產折舊或攤銷-資產減值準備
如何理解稅法的概念?:如何理解稅法的概念?稅法是國家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征納稅方面的權利及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稅收制度的核心內容。它是國家及納稅人依法征稅、依法納稅的行為準則,其目的是保障國家利益和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稅收秩序,稅法體現為法律這一規范形式,是稅收制度的核心內容。稅收制度是在稅收分配活動中稅收征納雙方所應遵守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如何理解稅收的定義?:理解稅收的內涵需要從稅收的分配關系本質、國家稅權、稅收目的三個方面來把握。是國家參與社會產品價值分配的法定形式,因此征稅的過程實際上是國家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過程: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形成的這種分配關系與社會再生產中的一般分配關系不同;稅收分配是以國家為主體進行的分配,稅收分配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三)國家征稅的目的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國家征稅的目的是滿足提供社會公共產品的需要。
審計證據的含義及其性質是什么?:是指注冊會計師為了得出審計結論和形成審計意見而使用的必要信息。審計證據在性質上具有累積性是在審計過程中通過實施審計程序獲取的,如以前審計中獲取的信息(前提是注冊會計師已確定自上次審計后是否已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影響這些信息對本期審計的相關性)或會計師事務所接受與保持客戶或業務時實施質量控制程序獲取的信息,信息的缺乏(如管理層拒絕提供注冊會計師要求的聲明)本身也構成審計證據。
如何理解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含義?:法人的權利能力始于法人依法設立或登記,法人的權利能力范圍由法律或為法律所確認的法人章程來決定。法人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不同,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和其民事權利能力在范圍上一致。法人能夠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范圍,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通過法人的機關來實現的。機關對外以法人的各義進行的民事法律行為,法人通過其機關實際取得權利并承擔義務。
法律淵源及其憲法的含義是什么?:什么是法律淵源以及憲法的含義呢?法律的淵源,我國法律淵源主要有: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國際條約和協定。法律淵源主要表現為制定法、不包括判例法(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頒布的國家根本大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規都必須依據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
金融工具的定義及特征視頻講解:金融工具的定義: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資產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合同。金融工具包括股票、債券、外匯、保單等。公司可以借助金融工具進行籌資和投資。金融工具具有下列基本特征:金融工具通常有規定的償還期限。金融工具具有在必要時轉變為現金而不遭受損失的能力。購買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預定收益存在損失可能性,(四)收益性,金融工具能夠帶來價值增值的特性,不同金融工具的具體特征表現不盡相同。
如何理解財務管理的核心概念?:貨幣的時間價值、風險與報酬。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貨幣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后所增加的價值;貨幣時間價值原則的首要應用是現值概念“貨幣時間價值的另一個重要應用是”為了把未來的收入和成本折現,必須確定貨幣的機會成本或利率。是由風險和報酬的權衡關系確定的,投資者必須對風險與報酬作出權衡。為追求較高報酬而承擔較大風險,或者為減少風險而接受較低的報酬。風險與報酬的關系
幫考網校
2022年06月22日幫考網校
2022年06月22日幫考網校
2022年06月22日幫考網校
2022年06月22日幫考網校
2022年06月22日幫考網校
2022年06月22日幫考網校
2022年06月22日幫考網校
2022年06月22日幫考網校
2022年06月22日幫考網校
2022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