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2022年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稅法Ⅱ》考試共64題,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和客觀案例題。小編每天為您準備了5道每日一練題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備考,每一次練習的成功,都會淋漓盡致的反映在分數上。一起加油前行。
1、張先生出售房屋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 )元?!究陀^案例題】
A.300000
B.325600
C.340000
D.341580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財產轉讓所得以個人每次轉讓財產取得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相關稅費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張先生出售房屋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350-150-15-0.01-2.2-12)×10000×20%=341580(元)。
2、我國公民張飛于2019年5月15日買入某上市公司股票8000股,2020年4月3日又買入2000股,2020年6月6日又買入5000股,共持有該公司股票15000股,2020年6月11日賣出其中的13000股。張飛賣出的股票當中,其股息紅利所得應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個人所得稅的股票數量為( )股?!締芜x題】
A.2000
B.3000
C.8000
D.13000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個人轉讓股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計算持股期限。個人持股時間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其股息紅利所得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計征個人所得稅。則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股票數量=13000-8000-2000=3000(股)。
3、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國有非貨幣性資產無償劃入企業,凡指定專門用途,且企業已按政策規定進行專項用途管理,企業的下列稅務處理中正確的是( )?!締芜x題】
A.作為國家資本金處理
B.按照公允價值計算不征稅收入
C.按照政府確定的接收價值計算不征稅收入
D.按照公允價值計算應稅收入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國有資產無償劃入企業,凡指定專門用途并按《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規定進行管理的,企業可作為不征稅收入進行企業所得稅處理。其中,該項資產屬于非貨幣性資產的,應按政府確定的接收價值計算不征稅收入。
4、某企業2015年銷售貨物收入1500萬元,出租房屋收入500萬元,轉讓房屋收入300萬,接受捐贈收入100萬元,政府補助收入50萬元。當年實際發生業務招待費20萬元,廣告費支出為52萬元。2014年超標廣告費90萬元,則2015年稅前準予扣除的業務招待費和廣告費的金額合計( )萬元?!締芜x題】
A.152
B.62
C.15
D.90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轉讓房屋的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和政府補助的收入屬于營業外收入,都不是生產經營銷售收入的范圍。2015年業務招待費的稅前扣除金額:標準一是發生額的60%,20×60%=12(萬元);標準二是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1500+500)×5‰=10(萬元),兩者相比選其小,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為10萬元。2015年廣告費稅前扣除限額=(1500+500)×15%=300(萬元),實際支出52萬元,尚結余稅前扣除指標248萬元,2014年超標的廣告費90萬元小于248萬元,超標的廣告費可以在本年全部扣除。則2015年稅前準許扣除的廣告費=52+90=142(萬元)。合計扣除=10+142=152(萬元)。
5、2016年度匯總納稅時,境外分公司所得的抵免限額是( )萬元。【客觀案例題】
A.6.00
B.5.00
C.3.25
D.3.00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境外分公司所得的抵免限額=來源于A國的應納稅所得額×我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14+6)×25%=5(萬元)。
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與注冊稅務師考試有什么區別?: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與注冊稅務師考試有什么區別?稅務師來。稅務師的考試科目包括稅法(一)、稅法(二)、稅收相關法律、財務與會計和稅務代理實務:注冊稅務師的考試科目包括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財務與會計和涉稅服務實務:稅自務師的涉稅服務實務科目的合格標準是84分。注冊稅務師的稅務代理實務科目的合格標準是60分。三、登記服務不同:稅務師。
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需要幾年時間?: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需要幾年時間?由于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成績為滾動管理???個科目的必須在連續三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方為合格;考4個科目的(免試《財務與會計》科目)必須在連續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方為合格;考2個科目的(免試《稅務代理實務》、《稅收相關法律》)須在當年即一個考試年內通過為合格。
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三稅是什么?: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三稅是什么?《稅法一》《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稱為“三稅”而《涉稅服務實務》的一部分內容來源于《稅法一》《稅法二》。
2020-06-08
2020-05-30
2020-05-30
2020-05-30
2020-05-30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