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2022年MBA考試《邏輯》考試共30題,分為邏輯推理。小編為您整理歷年真題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測提升!
1、長期以來,手機生產的電磁輻射是否威脅人體健康一直是極具爭議的話題。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顯示,每天使用移動電話通話30分鐘以上的人患神經膠質癌的風險比從未使用者要高出40%,由此,某專家建議:在取得進一步證據之前,人們應該采取更加安全的措施,如盡量使用固定電話通話或使用短信進行溝通。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表明該專家的建議不切實際()?!具壿嬐评怼?/p>
A.大多數手機產生電磁輻射強度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B.現有存在于人類生活空間中的電磁輻射強度已經超過手機通話產生的電磁輻射強度
C.經過較長一段時間,人們的體質已經逐漸適應強電磁輻射的環境
D.在上述實驗期間,有些人每天使用移動電話通話超過40分鐘,但他們很健康
E.即使以手機短信進行溝通,發送和接收信息瞬間也會產生較強的電磁輻射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題干中的專家建議,由于使用移動電話通話可能具有電磁輻射,所以,采用其他如固定電話或者短信進行溝通,這樣可以避免可能的電磁輻射威脅健康。B選項說明,目前存在于人類生活空間中的電磁強度已經超過手機通話產生的電磁強度,這說明,即使不使用移動電話,也不能避免電磁輻射產生的健康威脅。注意:E是干擾選項,因為,即使短信不安全,不表示建議中的“固定電話”也不安全;另外,“瞬間”產生得電磁輻射肯定不同于使用移動電話30分鐘長時間的電磁輻射。
2、某市推出一項月度社會公益活動,市民報名踴躍。由于活動規模有限,主辦方決定通過搖號抽簽方式選擇參與者。第一個月中簽率為1:20,隨后連創新低,到下半年的十月份已達1:70,大多數市民屢搖不中。但從今年7月到10月,“李祥”這個名字連續四個月中簽,不少市民據此認為有人作弊,并對主辦方提出質疑。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消除市民質疑的是()?!具壿嬐评怼?/p>
A.已經中簽的申請者中,叫“張磊”的有7人
B.曾有一段時間,家長給孩子取名不回避重名
C.在報名市民中,名叫“李祥”的近300人
D.搖號抽簽全過程是在有關部門監督下進行的
E.在搖號系統中,每一位申請人都被隨機賦予了一個不重復的編碼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要削弱“李祥連續四個月中簽的原因是由于作弊”,參與抽簽的人中,叫“李祥”這個名字的人多,是“李祥連續四個月中簽”的合理解釋,這種解釋對“作弊”起到了他因削弱的作用。注意:E選項屬于干擾選項,搖號系統在抽簽程序上給予不重復的編碼,這僅僅說明了抽簽的程序規定,這與“是否存在作弊”無關。
3、某高校數學、物理、化學、管理、文秘、法學等6個專業畢業生需要就業,現有風云、怡和、宏宇三家公司前來學校招聘,已知,每家公司只招聘該校2至3個專業的若干畢業生,且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招聘化學專業也招聘數學專業;(2)怡和公司招聘的專業,風云公司也招聘;(3)只有一家公司招聘文秘專業,且該公司沒有招聘物理專業;(4)如果怡和公司招聘管理專業,那么也招聘文秘專業;(5)如果宏宇公司沒有招聘文秘專業,那么怡和公司招聘文秘專業。如果三家公司都招聘了3個專業的若干畢業生,那么可以得出以下哪項()。【邏輯推理】
A.風云公司招聘化學專業
B.怡和公司招聘法學專業
C.宏宇公司招聘化學專業
D.風云公司招聘數學專業
E.怡和公司招聘物理專業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計算步驟如下:一、由條件(2)“怡和公司招聘的專業,風云公司也招聘”,和(3)僅一家公司招聘文秘專業,推知:怡和公司不能招聘文秘專業;二、由條件(4)如果怡和招聘管理專業,那么也招聘文秘專業,推知:怡和沒有招聘管理專業;三、由條件(1)招聘化學專業也招聘數學專業,即“不招聘數學專業也就不招聘化學專業”,又“怡和要招聘三個專業的若干畢業生”,推知:怡和招聘數學專業;四、再由條件(2)“怡和公司招聘的專業,風云公司也招聘”,推知:風云公司招聘數學專業。
4、人類經歷了上百萬年的自然進化,產生了直覺、多層次抽象等獨特智能。盡管現代計算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但這一能力還需要人類指導,完全的自我學習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因此,計算機要達到甚至超過人類的智能水平是不可能的。以下哪項最可能是上述論證的假設()?!具壿嬐评怼?/p>
A.計算機可以形成自然進化能力
B.計算機很難真正懂得人類的語言,更不可能理解人類的感情
C.理解人類復雜的社會關系需要自我學習能力
D.計算機如果具備完全的自我的學習能力,就能形成直覺、多層次抽象等獨特智能
E.直覺、多層次抽象等這些人類的獨特智能無法通過學習獲得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題干論述的結論是“計算機不能達到甚至超過人類智能”,已有前提是“人類具有直覺、多層次抽象等獨特智能,而計算機能夠學習”,所以,人類直覺、多層次抽象等獨特智能是不能通過學習獲得的,這就是上述論證的假設。
5、天南大學準備派兩名研究生、三名本科生到山村小學支教。經過個人報名和民主決議,最終人選將在研究生趙婷、唐玲和殷倩等3人和本科生周艷、李環、文琴、徐昂、朱敏等5人中產生。按規定同一學院或者同一社團至多選派一人。已知:(1)唐玲和朱敏均來自數學學院;(2)周艷和徐昂均來自文學院;(3)李環和朱敏均來自辯論協會。根據上述條件,以下必定入選的是()。【邏輯推理】
A.文琴
B.唐玲
C.殷倩
D.周艷
E.趙婷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解題前,要學會對已知條件進行處理:同一學院的學生用符號直接在題干中標注出來,如兩個A,兩個B,兩個C。這樣已知條件:趙婷、唐玲(A)、殷倩(二選一);周艷(B)、李環(C)、文琴、徐昂(B)、朱敏(A,C)(五選三)。兩個B二選一,兩個C二選一;所以文琴必選,即答案選A。
6、某大學運動會即將召開,經管學院擬組建一支12人的代表隊參賽,參賽隊員將從該院4個年級學生中選拔,每個年級須在長跑、短跑、跳高、跳遠、鉛球等5個項目中選1~2項比賽,其余項目可任意選擇。一個年級如果選擇長跑,就不能選短跑或跳高;一個年級如果選跳遠,就不能選長跑或鉛球,每名隊員只參加一項比賽。已知該院:(1)每個年級均有隊員被選拔進入代表隊;(2)每個年級被選拔進入代表隊的人數各不相同;(3)有兩個年級的隊員人數相乘等于另一個年級的隊員人數。如果某年級隊員人數不是最少的,且選擇長跑,那么對該年級來說,以下哪項不可能()?!具壿嬐评怼?/p>
A.選擇鉛球或跳遠
B.選擇短跑或鉛球
C.選擇短跑或跳遠
D.選擇長跑或跳高
E.選擇鉛球或跳高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該年級選長跑,由“如果選擇長跑,就不能選短跑或跳高”,推知“短跑、跳高”不能選擇;由“如果選跳遠,就不能選長跑或鉛球”推知“跳遠”不能選擇。所以,該年級既不能選短跑也不能選跳遠。
7、某次討論會共有18名參與者。已知:(1)至少有5名青年教師是女性;(2)至少有6名女教師年過中年;(3)至少有7名女青年是教師。根據上述信息,關于參與人員可以得出以下哪項()?!具壿嬐评怼?/p>
A.有些女青年不是教師
B.有些青年教師不是女性
C.青年教師至少11名
D.女教師至少13名
E.女青年至多11名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由條件(2)和(3)可以得:女教師至少6名中年人,7名年輕人,所以,女教師至少13名。
8、有些闊葉樹是常綠植物,因此闊葉樹都不生長在寒帶地區。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上述結論()?!具壿嬐评怼?/p>
A.有些闊葉樹不生長在寒帶地區
B.常綠植物都生長在寒帶地區
C.寒帶某些地區不生長常綠植物
D.常綠植物都不生長在寒帶地區
E.常綠植物不都是闊葉樹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要反駁“闊葉樹都不生長在寒帶地區”,只需要從“有些闊葉樹是常綠植物”中得出要反駁命題的矛盾命題即“有些闊葉樹生長在寒帶地區”便可。將共同項“闊葉樹”去掉,得到“常綠植物”和“生長在寒帶地區”兩項,兩者之間必須是全稱肯定關系,所以答案為B。
9、張教授指出,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分為四級,即院試、鄉試、會試、殿試。院試在縣府舉行,考中者稱為“生員”;鄉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生員才有資格參加,考中者稱為“舉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于鄉試后第二年在京城禮部舉行,舉人才有資格參加,考中者稱為“貢士”,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在會試當年舉行,由皇帝主持,貢士才有資格參加,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二甲、三甲各若干名,統稱為“進士”,一甲第一名稱為“狀元”。根據張教授的陳述,以下哪項是不可能的()?!具壿嬐评怼?/p>
A.中舉者,不曾中進士
B.中狀元者曾為生員和舉人
C.中會元者,不曾中舉
D.有連中三元者(解元、會元、狀元)
E.未中解元者,不曾中會元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已知條件可以形式化為:(中)進士(包括第一名狀元)→(中)貢士(包括第一名會員)→(中)舉人(包括第一名解元)→(中)生員。所以,中會員者必然中舉,故C選項不可能真。
10、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的信仰,就不可能守住道德的底線;而一個人只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才能始終保持崇高的信仰。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具壿嬐评怼?/p>
A.一個人只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才能守住道德的底線
B.一個人如果不能守住道德的底線,就不可能保持崇高的信仰
C.一個人只要有崇高的信仰,就能守住道德的底線
D.一個人只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就能守住道德底線
E.一個人沒能守住道德的底線,是因為他首先喪失了崇高的信仰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題干已知條件形式化為:守住道德底線—具有崇高信仰—加強理論學習。只有A選項與已知條件等價。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2020-05-15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