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4月1日起,年度匯算清繳可以開始辦理了,可以通過“個人所得稅”手機APP端和網頁WEB端辦理?,F在就帶大家了解年度匯算和補稅退稅的相關信息。
依據稅法規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需要辦理年度匯算:
(一)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大于年度應納稅額且申請退稅的。包括2019年度綜合所得收入額不超過6萬元但已預繳個人所得稅;年度中間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適用的預扣率高于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預繳稅款時,未申報扣除或未足額扣除減除費用、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或捐贈,以及未申報享受或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等情形。
(二)2019年度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且需要補稅金額超過400元的。包括取得兩處及以上綜合所得,合并后適用稅率提高導致已預繳稅額小于年度應納稅額等情形。
以下三種情況不需要進行年度匯算:
(一)納稅人年度匯算需補稅但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
(二)納稅人年度匯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
(三)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者不申請年度匯算退稅的。
匯算辦理流程:
將“個人所得稅”App升級到最新版本,登錄并完善個人信息,特別是實名認證、任職受雇信息,信息不全將無法進行匯算。
①打開“個人所得稅”App,進入“綜合所得年度匯算”,然后選擇填報方式。
②選擇填報方式??梢赃x擇“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數據來源于自行申報及支付方扣繳申報,界面會列出納稅人的各項收入及費用、免稅收入和稅前扣除項目,如果自己有需要修改的,可選擇“自行填寫”,則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填寫申請表。
③確定填報方式,以“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為例,點擊“開始申報”。閱讀標準申報須知(使用已申報數據),點擊“我已閱讀并知曉”。核對頁面顯示的信息,選擇并確認“任職受雇單位”,繼續點擊“下一步”。無任職受雇單位的,選擇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
④收入和稅前扣除。全年一次性獎金年度匯算時,如果您選擇將全年一次性獎金合并至綜合所得計稅的,或者有多筆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可通過“獎金——計稅方式選擇”進行設置。如果選擇勞務報酬所得,點擊“勞務報酬”右側箭頭后,再點擊“新增”,選擇通過“查詢導入”或“手工填寫”完善收入情況。稿酬所得同以上同樣操作。
⑤核對信息。對“收入”和“費用、免稅收入和稅前扣除”的項目核對,準確無誤后點擊“保存”——“下一步”。
⑥稅款計算。顯示應納稅、減免稅額和已繳稅額,左下方自動顯示“應補稅額”或“應退稅額”,確認無誤后,提交申請。
⑦兩種選擇。您如果需要補稅但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或年度匯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且依法預繳稅款的,點擊“享受免申報”,確認提交。如果需要繳稅則跳轉到申報成功——繳稅頁面,點擊“立即繳稅”。
⑧退稅。申報成功后,退稅則跳轉到申報成功——退稅頁面,點擊“申請退稅”,選擇綁定的銀行卡,點擊“確定”。
產生補稅或退稅的情形有很多種,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種是年終獎單獨或合并計稅,導致匯算結果不一致。
第二種情況是各月收入極不均衡,比如上半年收入特別高,下半年收入特別低,有可能產生退稅。
第三種情況是補充申報專項附加扣除,也可能產生退稅。
第四種情況是有多項收入。比如除了工資薪金,還從其他單位取得過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收入,這些收入不管有沒有預繳個稅,匯算時都可能產生退稅或補稅。
第五種情況,也是最大的驚喜是年收入不足6萬元但已經預繳了稅款的納稅人,由于未達到起征額,他們可以全額退稅。
提醒大家,辦理年度匯算時,一定要如實填寫個人信息,不然沒辦法完成匯算。更多資訊請關注幫考網。
所得稅匯算清繳分錄怎么做?:所得稅匯算清繳分錄怎么做?所得稅匯算清繳分錄:(1)應補繳稅額的:(2)繳納稅款時:銀行存款:(4)多繳稅額的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5)調整未分配利潤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在哪?: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在哪?(1)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登錄當地的稅務電子局,有CA證書的企業,可以直接用CA證書登錄;(2)點擊申報繳稅,找到年度企業所得稅,點擊申報;(3)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申報表進行選擇和填寫數據;(4)申報表填寫完畢,確認無誤后,用CA進行簽名,輸入密碼,提交;(5)提交完成后,會有申報成功的回執,再點擊繳款,即完成年度企業所得稅的申報。
個人所得稅生產經營所得,匯算清繳的時限是多久?:個人所得稅生產經營所得,匯算清繳的時限是多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二條的規定:納稅人取得經營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由納稅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終了后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并預繳稅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辦理匯算清繳;
2020-05-29
2020-05-29
2020-05-29
2020-05-29
2020-05-29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