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順利通過農信社銀行招聘考試,幫考網特意分享了農信社招聘考試判斷推理題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
【行測練習題】
1、社會認知偏差是指在社會認知過程中,認知者和被認知者總是處在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狀態。因此,在認知他人、形成有關他人的印象的過程中,社會認知往往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偏差。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這些偏差無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會心理規律的作用,而產生的對人這種社會刺激物的特殊反映。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社會認知偏差的是:
A.《三國演義》中大才子龐統準備效力東吳,面見孫權。孫權見龐統面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見他目中無人,于是將其拒之門外
B.小王來公司的時間不長,但最近銷售業績突出,他的個人能力也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C.影視劇中的記者多為年輕漂亮的女性,人們常認為記者多為年輕女性,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女記者只占全部記者的三分之一,25歲以下的年輕女記者只占8.4%
D.小李是一個作家,從業十年后,他的新作一炮成名,他以前創作過的一些文學作品也因此迅速受到追捧,成為暢銷書籍
2、擠進效應是指政府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時,能夠誘導民間消費和投資的增加,從而帶動產出總量或就業總量增加的效應;擠出效應是指當供應和需求有新的增加時,隨著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效果,這會導致部分資金從原來的預支中擠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擠出效應的是:
A.某地區縣政府對家庭困難的個體經營者減免稅收,從而帶動了當地的個體經濟
B.某地方政府計劃投資一些大型化工項目并建立化工廠,由于工廠將占用一部分耕地,因此該地區糧食價格上漲
C.由于適齡兒童增加,該地區政府加大了對學?;A建設的資金投入,并降低學雜費,于是當地家庭為孩子報藝術班的比例增加了
D.某市實行房屋限購令后,樓市交易低迷,人們轉向投資鄰市,使鄰市樓市被進一步催熱
3、一般來講,耕作的涵義是指作物在種植之前,或在生長期間,為了改善作物生長條件,對土壤進行機械操作。耕作的目的有三個:(1)改良土壤結構;(2)把農作物殘茬和有機肥掩埋并摻和到土壤中;(3)清除雜草和其他不需要的植株。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選項中屬于耕作的是:
A.下雪后將板結的表土破碎
B.在麥田旁挖排水渠
C.在農田里種植綠肥作物
D.噴灑殺蟲劑以殺滅害蟲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B。解析:社會認知偏差的定義要點是社會認知產生偏差。B項中,小王的銷售業績突出使得大家認可他的個人能力,并沒有偏差。故本題答案選B。
2、【答案】C。解析:擠出效應的定義要點是:政府支出增加,使得私人資金由原來的預支中流入到新的商品中。A、B兩項均沒有資金從原來的預支中擠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C項家庭中的資金由學雜費中擠出,流入到藝術班報名費中,符合擠出效應的定義;D項政府支出并未增加,不符合定義。故答案選C。
3、【答案】A。解析:按照定義,耕作的目的有三個。B項沒有達到耕作目的的任何一個,因此不屬于耕作;C項是種植作物,而不是在作物種植以前或作物生長期間進行的機械操作,因此也不屬于耕作;D項不是機械操作。只有A項是為了改良土壤結構而進行的機械操作,屬于耕作。
好的,以上就是幫考網為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祝愿大家在未來的工作道路上一帆風順!如想了解更多有關銀行招聘的內容,敬請關注幫考網!
銀行招聘考試報考信息該怎么填寫?:銀行招聘考試報考信息該怎么填寫?1. 基本信息要全面。往年有很多小伙伴因為信息填寫錯誤錯過信息,以至于明明已經通過網申卻沒有進行考試。2. 求職崗位慎填寫。每年各個銀行可以報考的崗位以及簡歷篩選要求不一樣,一定要看清公告能否填寫多個崗位,一般情況下銀行招考只看第一志愿,考生選擇時要慎重。銀行簡歷刪選一般為機選+人選,如果填寫錯誤或是多加符號,簡歷就是要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出個人優勢。
銀行招聘考試用全國的教材還是每個銀行教材不同?:銀行招聘考試用全國的教材還是每個銀行教材不同?銀行招聘考試沒有統一規定和要求使用的教材,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報考的銀行,選擇相應的銀行教材,如果是地方性銀行的招聘考試,可以選用全國銀行考試一本通教材。銀行招聘考試內容相差不大,但不同的銀行又各自有自己的招考特點,如果能夠找到相應的銀行教材,當然是最好的。全國銀行考試一本通,可以通用。
銀行招聘考試校園招聘每年招多少人?:銀行招聘考試校園招聘每年招多少人?銀行校園招聘中各個銀行招聘的人數非常多,以五大行為例,每年五大行總招聘人數能達到4萬多人,是銀行規模最大的一次招聘,另外各個股份制銀行也會招聘上千人,機會很多。同時報名參加的人數更是巨大,考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備考,才能在銀行校園招聘中脫穎而出。
2020-06-01
2020-06-01
2020-05-29
2020-05-29
2020-05-29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