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職稱
報考指南考試報名準考證打印成績查詢考試題庫

重置密碼成功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注冊成功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久热久热草在线视频,亚洲欧美伊人成综合小说,北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伊人色综网一本道

當前位置: 首頁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基礎章節練習正文
2020年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重難點計算公式
幫考網校2020-02-19 19:12
2020年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基礎》重難點計算公式

一、利率
儲蓄存款利率由國家統一規定,人民銀行掛牌公告。
利率也稱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內利息與本金的比率,一般分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種。
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萬分比表示。
如年息九厘寫為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寫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寫為1.5,即每萬元存款每日利息l元5角,目前我國儲蓄存款用月利率掛牌。
為了計息方便,三種利率之間可以換算,其換算公式為:
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
年利率÷360=日利率

二、計息起點
儲蓄存款利息計算時,本金以“元”為起息點,元以下的角、分不計息,利息的金額算至分位,分位以下四舍五入。
分段計息算至厘位,合計利息后分以下四舍五入。

三、存期計算規定
①算頭不算尾,計算利息時,存款天數一律算頭不算尾,即從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②不論閏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計算;
③對年、對月、對日計算,各種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對年、對月、對日為準。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為一對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為對月;
④定期儲蓄到期日,如遇例假不辦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視同到期計算利息,手續同提前支取辦理。

四、計算利息基本方法
由于存款種類不同,具體計息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計息的基本公式不變,即利息是本金、存期、利率三要素的乘積,公式為: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如用日利率計算,
利息=本金×日利率×存款天數
如用月利率計算,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數
①計算過期天數的方法
過期天數=(支取年-到期年)×360+支取月、日數-到期月、日數
②計算利息的方法
a.百元基數計息法
適用于定期整存整取、活期存單式儲蓄種類的利息計算。
b.積數計息法
適用于零存整取儲蓄利息的計算,也可用于計算活期存折的利息。
c.利余計息法
適用于活期存折儲蓄利息的計算。
③各儲蓄種類的利息計算
活期儲蓄
a.活期儲蓄存款在辦理存取業務時,應逐筆在帳頁上結出利息余額,俟儲戶清戶時一次計付利息。
b.活期儲蓄(存折)存款每年結息一次(每年六月三十日為結息日)
結息時可把“元”以上利息并入本金,“元”以下角分部分轉入下年利息余額內。
c.活期儲蓄存款在存入期間遇有利率調整,按結息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全部支取活期儲蓄存款,按清戶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付利息。
d.活期儲蓄的利息計算公式
活期儲蓄的本金和存期經常變動,因而,活期儲蓄利息的計算比較復雜。但只要掌握一定方法,所有的計算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
企業一般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他是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后的余額,固定資產殘值一般按固定資產的原值的5%預計,(也可根據實際使用年限預計殘值)一般建筑類使用20年,設備類使用15年。
公式如下: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凈殘值/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
年折舊額除以12=月折舊額
當期應提取的劃賬準備應按一下公式計提
當期應提取的壞帳準備=當期按應收帳款項計算應計提壞帳準備金額減(或者加)本科目的貸方余額(或借方余額)。
當期按應收帳款計算應提取的壞帳準備金額大于科目的貸方余額,應按其差額提取壞帳準備的金額小于本科目的貸方余額,應按其差額沖減已計提的壞帳準備,如果當期按應收帳款計算應提的壞帳準備的金額為0,應將本科目的余額全部沖回。
增值稅就是指我國境內銷售貨物、進口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增值稅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一般納稅人企業增值稅的核算方法:
當期銷售銷項稅額-當期購貨進項稅額(加上期留抵稅額)=本月實際要繳納的增值稅。
附注:
1.稅務部門的規定、調進項稅轉出、自營貨物出口免抵退以上三類根據根據實際情況核算。
2.根據當地稅務機關征收情況控制稅負率。

六、稅負率的核算:
1、增值稅
1)一般納稅人
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
2)進口貨物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3)小規模納稅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征收率}

2、消費稅
1)一般情況
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或征收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消費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消費稅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稅率)
2)從量計征
應納稅額=銷售數量×單位稅額

3、關稅
1)從價計征
應納稅額=應稅進口貨物數量×單位完稅價×適用稅率
2)從量計征
應納稅額=應稅進口貨物數量×關稅單位稅額
3)復合計征
應納稅額=應稅進口貨物數量×關稅單位稅額+應稅進口貨物數量×單位完稅價格×適用稅率

4、企業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月預繳額=月應納稅所得額×25%
月應納稅所得額=上年應納稅所得額×1/12

5、個人所得稅
1)工資薪金所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使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稿酬所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使用稅率×(1-30%)
3)其他各項所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使用稅率

6、其他稅收
1)城鎮土地使用稅
年應納稅額=計稅土地面積(平方米)×使用稅率
2)房地產稅
年應納稅額=應稅房產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應納稅額=租金收入×12%
3)資源稅
年應納稅額=課稅數量×單位稅額
4)土地增值稅
增值稅=轉讓房地產取得的收入-扣除項目
應納稅額=(每級距的土地增值額×適用稅率)
5)契稅
應納稅額計稅依據×稅率

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1、增值稅計算方法
1)直接計稅法
應納增值稅額=增值額×增值稅稅率
增值額=工資+利息+租金+利潤+其他
增值項目-貨物銷售額的全值-法定扣除項目購入貨物金額
2)間接計稅法
扣除稅額=扣除項目的扣除金額×扣除稅率
①購進扣稅法
扣除稅額=本期購入扣除項目金額×扣除稅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繳的稅額
②實耗扣稅法
扣除稅額=本期實際耗用扣除項目金額×扣除稅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稅額
一般納稅人應納增值稅額
一般納稅人應納增值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①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
②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月全部進項稅額×當月免稅項目銷售額、非應稅項目營業額合計/當月全部銷售額、營業額合計
小規模納稅人應納增值稅額
小規模納稅人應納增值稅額=銷售額×征收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征收率)
銷售額=含稅收入(1+增值稅征收率)
進口貨物應納增值稅額
進口貨物應納增值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免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2、消費稅額
1)從價定率的計算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的應納消費稅額=銷售額×稅率
①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或征收率)
②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消費稅率)
③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_消費稅率)
④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應納消費稅稅額
⑤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稅率)
2)從量定額的計算
實行從量定額辦法計算的應納消費稅額=銷售數量×單位數額

3、企業所得稅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稅收調整項目金額
利潤總額=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損失
1)工業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公式
工業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稅收調整項目金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產品銷售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其他銷售稅金及附加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期初在產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額+本期產品成本會計-期末在產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額
本期產品成本會計=材料+工資+制造費用
2)商品流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稅收調整項目金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匯兌損失
商品銷售利潤=商品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成本-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商品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折扣與折讓
3)飲服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稅收調整項目金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經營利潤+附營業務收入-附營業務成本
經營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
營業成本=期初庫存材料、半成品產成(商)品盤存余額+本期購進材料、商品金額金額-期末庫存材料、半成品、產成(商)品盤存余額

4、個人所得稅額
1)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每月收入額-800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所得額-速算扣除數)/(1-稅率)
2)個體工商戶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①將當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換算成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當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12/當月累計經營月份數
②計算全年應納所得稅額
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③計算當月累計應納所得稅額
當月應納所得稅額=全年應納所得稅額×當月累計經營月份數/12
④計算本月應納所得稅額
本月應納所得稅額=當月累計應納所得稅額-累計已繳所得稅額

5、城市建設維護稅
應納城市維護建設稅額=(產品銷售收入額+營業收入額+其他經營收入頷)×地區適用稅率
應補交稅額=實際營業收入額×地區適用稅率-已納稅額
應退稅額=已交稅額-核實后的應納稅額

6、資源稅額
應納稅額=課稅數暈×單位稅額

7、車船稅
1)乘人車、二輪摩托車、三輪摩托車、畜力車、人力車、自行車等車輛的年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年應納稅額=車輛擁有量×適用的年稅額
2)載貨車年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年應納稅額=載貨汽車凈噸位×適用的年稅額
3)客貨兩用的車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年應納稅額=載人部分年應納稅額+載貨部分年應納稅額
載人部分年應納稅額=載人車適用年稅額×50%
載貨部分年應納稅額=載貨部分的凈噸位數×適用的年稅額
4)機動船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機動船年應納稅額=機動船的凈噸位×適用的年稅額
5)非機動船應納稅額=非機動船的載重噸位×適用的年稅額
6)新購買的車輛按購期年內的余月數比例征收車船稅計算公式
新購買車船應納車船稅額=各種車船的噸位(或輛數)×購進起始月至征期終了的余月數/征期月數
補交本期漏報漏繳稅額=漏報漏繳車船稅的數量(或凈噸位、載重噸位)×適用稅額/按規定繳庫的次數
補交本期少交的稅款=[應繳車船稅的數量(或凈噸位、載重噸位)×適用稅額/按規定繳庫的次數]-已繳稅款
退還誤交的稅款=已繳的誤交稅款
退還應計算錯誤而多交的稅款=已入庫的稅款-重新核實后的應納稅額
房產稅額年應納房產稅稅額=房產評估值×稅率
月應納房產稅稅額=年應納房產稅額/12
季應納房產稅稅額=年應納房產稅額/4

8、土地使用稅額
年應納土地使用稅稅額=使用土地的平方米總數×每平方米土地年稅額
月或季應納土地使用稅稅額=年應納土地使用稅額/12(或)4

9、印花稅額
1)購銷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應納稅額=購銷金額×3/1000
2)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收取的費用×5/10000
3)加工承攬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加工及承攬收入×5/10000
4)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承包金額×3/10000
5)財產租賃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租賃金額×1/1000
6)倉儲保管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倉儲保管費用×1/1000
7)借款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借款金額×0.5/1000
8)財產保險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保險費收入×1/1000
9)產權轉移書據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書據所載金額×6/10000
10)技術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合同所載金額×3/10000
11)貨物運輸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運輸費用×5/10000
12)營業賬簿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①記載資金賬薄應納印花稅的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固定資產原值年初數-上年已計算繳納印花稅固定資產原值)+(自有流動資金年初數-上年已計算繳納印花稅自有流動資金總額)]×5/10000
②其他賬簿應納稅額的計算,其公式為:應納稅額=證照件數×5

10、關稅
1)進口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其公式為:應納關稅稅額=完稅價格×進口稅率
完稅價格=離岸價格+運輸費、保險費等=國內批發價/(1+進口稅率+費用和利潤率(20%))
2)出口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其公式為:出口關稅應納稅額=完稅價格×出口稅率
完稅價格=離岸價格/(1+出口稅率)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初級會計職稱百寶箱離考試時間27天
學習資料免費領取
免費領取全套備考資料
測一測是否符合報考條件
免費測試,不要錯過機會
提交
互動交流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

溫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幫考專業顧問免費為您解答,請保持電話暢通!

我知道了~!
溫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幫考專業顧問給您發送資料,請保持電話暢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聯系您發送資料,請保持電話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