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2021一級造價工程師備考過程中,經常聽到學霸分享一造備考經驗,很少會有同學愿意分享自己失敗的總結。近期,網上有句話很有名:成功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失敗的方式往往只有那么幾種!今天跟隨幫考網來看下這位老考生的失敗總結,正在備考的你,盡早避開這些坑點,爭取22年順利考過!
一、過于在乎結果,考前考后未能放松心態,以至于考試未能發揮出本有的水平
只有放松心態,平時夯實基礎,看淡考試結果,考試才有可能發揮正常的水平。同樣一道拿不準的題,平時大概率能選對;但在考場上,精神狀態不同會導致改了又改,最后還是選錯。
另外,不要因沒休息好考不出應有的水平;還有就是過于緊張容易造成提筆忘字,會嚴重影響案例分析考試的情緒。
二、對書本的學習和深入掌握程度不夠
雖說書也看過兩遍,對整個知識體系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問題是大概理解不代表真正掌握,特別是一些相對重點的知識點,只是有個深刻的印象,自己明白,但不能用接近于書上的原話去復述,這在案例考試中很吃虧。
三、拘泥于自己的思維主觀劃定了一些框框,框住了自己,漏掉了較多重點
不要覺得考過的點不會重復考,結果今年就重復考了不少知識點;不會有原題,但考查一模一樣的考點。
不要自己認為這個不會考,那個兩分內容太多不要了,最后差幾分栽在這些考點上,令人懊惱不已!也許這就是一造的難度所在,整本書都是考試重點,讓人捉摸不透。
四、平時練習不夠
在這方面我吃了很大的虧,考試拿到試卷,手忙腳亂,不停的看時間,害怕做不完,答題答到手酸,題目都沒有好好審核完就匆匆寫答案,漏掉了隱含條件,結果答錯題、答題抓不到采分點。
最后感覺就是都有印象,題目不算難,但是卻被這些簡單的題打敗了,太打擊人了。
針對這一點沒有別的好的方法,只有平時那真題做實彈演練,卡時間,細審題,答要點,練字跡,模擬考試。
五、審題不嚴,丟掉了本可以拿到的分數
比如說今年有一道簡單的單選就因審題不嚴,選錯了;多選題不敢選,做成了單選題,丟掉了好多分。
六、練筆不夠,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平時自認為背下來掌握住看熟了的知識點因為沒有通過自己的筆寫過,考試很有可能沒那么深刻的印象而無法動筆,進而強烈的挫敗感影響后面的正常發揮。
多寫幾遍重要的知識點,這一點看似笨的方法堅持下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群里面幾個高分通過的考友備考中寫壞一大堆筆芯,草稿紙壘起一大摞。
七、現場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反而成為了自己的減分項
這一點影響深遠,無論是老師授課還是自己答題的時候都深受其害,腦海里先入為主或者是現場檢查的情形展現在腦海,以自己的經驗作答,自認為很了解,自己答題比非專業的人有優勢,但往往多有遺漏甚至明顯的錯誤。比如涉及到一些檢查流程的問題,現場不規范的做法出現在答案里,想想都覺得丟人!
八、胡子眉毛一把抓,沒有復習重點
現在手頭上能獲得的課件、試題資料、各種模擬題加起來甚至會超過課本的厚度,而我往往希望眉毛胡子一把抓,這也要看那也要管,這也要記,那也要抄,常常手忙腳亂學習計劃被打亂,到頭來效果可想而知;資料是個好東西,但一切還是要建立在對課本的掌握上,教材是根本,其他都是輔助。
九、交流不夠
三人行必有我師,不得不承認一造知識點瑣碎,光靠我自己一個人學習是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的,就算想面面俱到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耗費太大的精力;交流的好處就在于自己沒掌握的忽略的知識點卻是別人掌握的比較扎實的點,他的理解也能帶動你的理解。
以上就是幫考網為大家分享的關于一造老考生的失敗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后期幫考網還會持續更新注冊造價工程師的相關資訊,請大家多多關注。
造價工程師和二級造價工程師有什么不一樣?:造價工程師分為一級造價工程師和二級造價工程師,一級造價工程師科目:《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建設工程計價》、《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建設工程造價案例分析》?!督ㄔO工程造價管理》和《建設工程計價》為基礎科目,《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和《建設工程造價案例分析》為專業科目。二級造價工程師考兩個科目,分別是《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知識》和《建設工程計量與計價實務》。
造價工程師報考哪個專業比較好?:造價工程師報考哪個專業比較好?一級造價工程師考試專業技術與計量科目分為分為四個專業:土木建筑工程、安裝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和水利工程。2019年是交通運輸工程和水利工程新開考的第一年,全國約3萬人參加了交通科目的考試。從報考人數來看考土建和安裝人員居多,而從最近發布的合格名單數據看,土建通關率最高。
一級造價工程師準考證可以先截圖再打印嗎?:一級造價工程師準考證可以先截圖再打印嗎?可以的,但是打印出來的效果必須是清晰的,信息是完整的。截圖一定要清晰完整。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2020-05-19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