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類
- 財會類
- 金融類
- 醫藥類
- 工程類
- 財會類
- 金融類
- 醫藥類
- 工程類
- 財會類
- 金融類
- 醫藥類
APP下載
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教學原則的概念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過程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教學原則是教學規律在教學中的反映,必須以教學規律為依據。
教學原則及運用
一、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 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的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荀子:“不聞不如聞之,聞之不如見之”,“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p>
夸美紐斯:率先提出了教學中的直觀性原則。他在《大教學論》中指出:應該盡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放在面前,讓學生去看看、摸摸、聽聽、聞聞等等。
烏申斯基指出:“一般來說,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p>
直觀的類型:
(1)實物直觀(觀察實物、標本、參觀等);
(2)模糊/像直觀(圖片、模型、幻燈片、錄像帶等);
(3)語言直觀(形象化的語言描述)。
二、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注意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啟發性原則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于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在教學中的反映。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要求;《學記》中“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學思想,都是這一教學原則的反映。第斯多惠曾說:“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p>
三、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使其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夠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于知識技能的運用。
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夸美紐斯明確提出“教與學的鞏固性原則”。
四、 循序漸進性原則
循序漸進性教學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記》中要求“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提出“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其意是如果教學不按一定的順序,雜亂無章地進行,學生就會陷入紊亂而沒有收獲。
朱熹提出“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明確提出了循序漸進地教育要求。
五、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六、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聯系實際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七、量力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
量力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使他們能夠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墨子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從事焉。”
“跳一跳,摘桃子?!?/p>
羅素、布魯納、贊科夫都持這種觀點。
為了應對突飛猛進的社會發展的挑戰,現代教學則注重促進兒童的發展,因而改稱量力性原則為發展性原則,則更能反映其實質。
八、思想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原則
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奠定基礎。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10萬+
閱讀量
150萬+
粉絲
1000+
點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