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報名
(1月9日-1月21日)
1準考證
(考前一周)
2考試
(實踐技能考試6月13-21日;醫學綜合考試8月22日、11月14日)
3成績查詢
(考后兩個月)
4合格證書
(次年3月-6月)
5 參加中西醫結合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高中等中醫藥院校畢業生;一類是符合報名條件的外籍人員和臺港澳居民。
具有規定學歷的學生
1、具有高等學校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畢業后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可以申請參加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2、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類高等學校遠程教育的中醫學專業學歷教育,職業技術學院、非醫藥衛生類學校中未經評估的中醫專業,在2002年10月31日前入學注冊的非在職學生,畢業后取得學歷并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
3、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后,具有高等學校中醫學專科學歷,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的;具有中等專業學校中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可以參加中西醫結合醫師資格考試;
4、臨床類別醫師,取得省級考試,上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中醫專業學歷或脫產兩年以上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道或參加過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批準舉辦的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并系統學習了中醫藥基礎和中醫臨床主要課程的,可以參加中醫類別中西醫結合專業醫師資格考試;
5、七年制中醫學臨床碩士和八年制畢業生在學習期間有相當于大學本科的一年生產實習和一年以上嚴格的臨床實踐訓練的,以及中醫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已具有一年以上的臨床實踐訓練的,可以申請在畢業當年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考試;
6、中醫類別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報考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醫師資格考試。
步驟1、考生登陸國家醫學考試網,點擊“網上報名”,進入報名系統。
步驟2、參加報名前請先確認是否已注冊,如果沒有,請先點擊“注冊”按鈕進行網上注冊,注冊成功后該用戶名可用于國家醫學考試中心開放的所有考試報名(注意:注冊成功后,用戶名將不能被更改,請選擇容易記憶的用戶名并牢記該用戶名和密碼)。
步驟3、用上一步驟中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系統并完善“個人信息”項下相關內容。
步驟4、在“考試報名”項下進行報名信息填寫。
步驟5、報名完成后,打印《醫師資格考試網上報名成功通知單》。
實踐技能考試:
2020年中西醫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時間為2020年6月13—21日。個別地區考試時間略有不同,具體請以準考證為準。
綜合筆試考試:
2020年中西醫助理醫師醫學綜合筆試全國統一考試時間為8月22日,全國實行計算機化考試,具體考試時間安排如下:
8月22日(星期六) 上午09:00-11:00 第一單元
下午13:30-15:30 第二單元
注:2020年軍隊考生加試中西醫結合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軍事醫學內容的考試時間為2020年8月22日上午11:05—11:35。
醫學綜合筆試“一年兩試”試點第二次考試時間如下:??
臨床、中醫類別具有規定學歷中醫專業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2020年11月14日上午9:00—11:00,下午14:00—16:00。
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單元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細目一:整體觀念
要點:
1.整體觀念的概念
2.整體觀念的內容
細目二:辨證論治
要點:
1.癥、證、病的概念
2.辨證論治的概念
3.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
第二單元 精氣學說
細目一:精氣學說的概念
要點:
1.精的概念
2.氣的概念
細目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要點:
1.精氣是構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氣的運動變化
3.精氣是天地萬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氣化生為人
細目三: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要點:
1.構建中醫學精氣生命理論
2.構建中醫學整體觀念
第三單元 陰陽學說
細目一:陰陽學說的概念
要點:
1.陰陽和陰陽學說的含義
2.事物陰陽屬性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細目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要點:
1.陰陽的對立制約
2.陰陽的互根互用
3.陰陽的交感互藏
4.陰陽的消長平衡
5.陰陽的相互轉化
細目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要點:
1.在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方面的應用
2.在病理方面的應用
3.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
4.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
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
細目一:五行學說的概念
要點:
1.五行和五行學說的含義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與現象的五行歸類
細目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要點:
1.五行相生與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2.五行制化的概念和規律
3.五行相乘與相侮的概念和次序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細目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要點:
1.在生理方面的應用
2.在病理方面的應用
3.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
4.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
第五單元 五臟
細目一: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要點:
1.心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5.腎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細目二:五臟之間的關系
要點:
1.心與肺的關系
2.心與脾的關系
3.心與肝的關系
4.心與腎的關系
5.肺與脾的關系
6.肺與肝的關系
7.肺與腎的關系
8.肝與脾的關系
9.肝與腎的關系
10.脾與腎的關系
細目三: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志、五液和五時的關系
要點:
1.五臟與五體的關系
2.五臟與五官九竅的關系
3.五臟與五志的關系
4.五臟與五液的關系
5.五臟的外華
6.五臟與五時的關系
第六單元 六腑
細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點:
1.膽的生理功能
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腸的生理功能
4.大腸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細目二:六腑與五臟之間的關系
要點:
1.心與小腸的關系
2.肺與大腸的關系
3.脾與胃的關系
4.肝與膽的關系
5.腎與膀胱的關系
第七單元 奇恒之腑
細目一:腦
要點:
1.腦的生理功能
2.腦與五臟的關系
細目二:女子胞
要點: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與臟腑經脈的關系
第八單元 氣、血、津液
細目一:氣
要點:
1.人體之氣的概念
2.人體之氣的生成
3.人體之氣的運動
4.人體之氣的功能
5.人體之氣的分類
細目二:血
要點: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運行
細目三:津液
要點: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代謝
3.津液的功能
細目四: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要點:
1.氣與血的關系
2.氣與津液的關系
3.血與津液的關系
第九單元 經絡
細目一:經絡學說
要點:
1.經絡的基本概念
2.經絡系統的組成
細目二:十二經脈
要點:
1.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
2.十二經脈的交接規律
3.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4.十二經脈的表里關系
5.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
細目三:奇經八脈
要點:
1.奇經八脈的特點
2.奇經八脈的主要功能
3.督脈、任脈、沖脈、帶脈、蹺脈和維脈的基本功能
細目四:經別、別絡、經筋、皮部
要點:
1.經別的概念
2.別絡的概念
3.經筋的概念
4.皮部的概念
細目五:經絡的生理功能和經絡學說的應用
要點:
1.經絡的生理功能
2.經絡學說的應用
第十單元 病因
細目一:六淫
要點: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點
3.風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
4.寒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
5.暑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
6.濕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
7.燥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
8.火(熱)邪的概念、性質及致病特點
細目二:癘氣
要點:
1.癘氣的概念
2.癘氣的致病特點
細目三:七情內傷
要點:
1.七情的基本概念
2.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
細目四:飲食失宜
要點:
1.飲食不節
2.飲食不潔
3.飲食偏嗜
細目五:勞逸失度
要點:
1.過度勞累
2.過度安逸
細目六:痰飲
要點:
1.痰飲的概念
2.痰飲的致病特點
細目七:瘀血
要點: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點
細目八:結石
要點:
1.結石的概念
2.結石的致病特點
第十一單元 發病
細目一:發病基本原理
要點:
1.正氣與邪氣的概念
2.正氣不足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
3.邪氣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細目二: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
要點:
1.環境與發病
2.體質與發病
3.精神狀態與發病
細目三:發病類型
要點:
1.感邪即發
2.徐發
3.伏而后發
4.繼發
5.合病與并病
6.復發
第十二單元 病機
細目一:邪正盛衰
要點:
1.邪正盛衰與虛實變化
2.邪正盛衰與疾病轉歸
細目二:陰陽失調
要點:
1.陰陽偏盛
2.陰陽偏衰
3.陰陽互損
4.陰陽格拒
5.陰陽亡失
細目三:氣血失常
要點:
1.氣的失常
2.血的失常
3.氣血關系失調
細目四:津液代謝失常
要點:
1.津液不足
2.津液輸布、排泄障礙
3.津液與氣血關系失調
細目五:內生“五邪”
要點:
1.風氣內動
2.寒從中生
3.濕濁內生
4.津傷化燥
5.火熱內生
細目六:疾病傳變
要點:
1.疾病傳變的形成
2.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
第十三單元 防治原則
細目一:預防
要點: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變
細目二:治則
要點:
1.正治與反治
2.治標與治本
3.扶正與祛邪
4.調整陰陽
5.調理氣血
6.三因制宜
實踐技能考試
實踐技能考試分為三個部分,病(例)案分析、基本操作技能、臨床答辯。
1.?。ɡ┌阜治?。
考試方法:紙筆考試。
2.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中醫臨床技術操作、體格檢查及西醫臨床技術操作。
考試方法:在體檢者身上或在醫學教學模擬人或醫用模塊等設備上進行操作。
3.臨床答辯,包括中醫臨床問題答辯、西醫臨床問題答辯(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不測試此項目)、輔助檢查結果臨床判讀。
考試方式:現場口試。
綜合筆試考試
中西醫助理醫師綜合筆試考試全國實行計算機化考試。
計算機方式采取題庫隨機抽題模式,知識點覆蓋范圍變大,考生需全面掌握知識點。醫師資格機考跨題型不可回看。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綜合筆試全部采用客觀選擇題,包括A1型題、A2型題、B1型題。A1型題是單句型最佳選擇題,A2型題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選擇題,B1型題是標準配伍題。
2019年的中西醫助理醫師實際技能考試的成績查詢時間不一,有些地區是考后24小時便能查詢,有些地區是考試3天后查詢,所以具體的成績查詢時間請以當地官方發布的為準。
綜合筆試成績查詢
2019年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成績查詢時間9月25日起。
凡取得中醫醫師資格的,均可以申請中醫醫師執業注冊。未經注冊取得執業證書的,不能從事醫療活動。
擬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執業的中醫醫師,要向批準該機構執業的衛生、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申請注冊。獲得中醫醫師資格后二年內未注冊的,還要提交有省級衛生、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的機構接受3至6個月的培訓,并經考核合格的證明。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以及受刑事處罰,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起至申請注冊之日止不滿二年的,健康狀況不適宜或不能勝任醫療、保健業務工作的等,不予注冊。
中止醫師執業活動二年以上的,以及不予注冊的情形消失的醫師,要申請重新注冊。重新注冊需到縣級以上衛生、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機構成組織,接受3至6個月的培訓,并經考核合格。
實踐技能考試合格標準及成績管理
中西醫助理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總分值為100分,合格分數線為60分。2020年,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原則上在國家實踐技能考試基地進行。在國家實踐技能考試基地考試的考生,成績合格者,成績2年有效。
綜合筆試合格標準及成績管理
除中醫類別少數民族醫專業外,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采用固定分數線,合格分數線為180分。中西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考試成績當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