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億題庫APP
聯系電話:400-660-1360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距離2020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小伙伴們復習的怎么樣了?為了幫助大家順利通過考試,今天幫考網分享了2020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三國法》的知識點:對作戰手段和方法的限制,一起來看看吧!
限制作戰手段和方法的國際法規則,也被稱作戰爭法中的“海牙體系規則”。它主要是以發韌于1907年的一系列海牙公約為基礎,并在以后不斷發展而形成的。
一、限制作戰手段和方法的基本原則
(一)“條約無規定”不解除當事國義務
戰爭與武裝沖突法的原則、規則和制度,不僅存在于條約之中,而且還大量地表現為習慣國際法的形式。在國際協定未規定的情況下,平民和戰斗員仍然受來源于既定習慣、人道原則和公眾良心要求的國際法原則的保護。
(二)“軍事必要”不解除當事國義務
因為戰爭法規的制定本身是以考慮了軍事必要為前提的,因此在戰爭法規的執行中,不得再以“軍事必要”為由,對抗當事國根據戰爭法所承擔的義務。
(三)區分對象原則
在戰時,必須對不同性質的目標和人員進行區分,并在戰爭或武裝沖突中分別給予不同的對待。這種區分包括,區分平民與軍事人員;區分武裝部隊中的戰斗員與非戰斗員;區分有戰斗能力的戰斗員與喪失戰斗能力的戰爭受難者;區分軍用物體與民用物體,以及區分民用目標與軍事目標等。
(四)限制作戰手段和方法原則
各交戰國和沖突各方對作戰手段和方法的選擇都應受到法律的限制,例如:禁止使用不分青紅皂白的作戰手段和方法;禁止使用大規模屠殺和毀滅人類的作戰方法和手段;禁止使用濫殺濫傷、造成極度痛苦的作戰方法和手段。
二、對作戰手段和方法限制的主要內容
(一)禁止使用具有過分傷害力和濫殺濫傷作用的武器
1. 禁止使用極度殘酷的武器。極度殘酷的武器一般是指在給戰斗員造成極度痛苦后使之死亡的武。這類武器主要包括達姆彈(一類射入人體后爆炸或破裂的子彈);能夠射出大量碎片、小箭、小針之類的集束炸彈或此類地雷;某些能使人致殘或陷入長期痛苦的常規武器,如能產生進入人體后無法用X光線檢測的碎片的武器、地雷(水雷)和餌雷;以及燃燒武器等。
2. 禁止使用有毒、化學和生物武器。
3. 核武器是否禁止使用尚未明確。目前的國際法還未對核武器的禁止作出全面明確的規定。國際法院在1996年針對“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的問題,所作出的咨詢意見中認為,一般地,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是違反關于戰爭和武裝沖突的國際法規則的,但對于在危及一國生死存亡時進行自衛的極端情況下,威脅或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法院不能作出確定的結論。
4. 禁止使用殺傷人員的地雷?!蛾P于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及銷毀此種地雷的公約》1999年生效。該公約禁止使用、儲存、生產、發展、獲取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并要求將儲存中或地面中的此種地雷予以銷毀。公約并未禁止設計成在車輛出現、接近或接觸時爆炸的地雷,也并未禁止可遙控的爆炸裝置。該公約由于尚未得到幾個武器大國的簽署或批準,其作用和效果有待觀察,中國尚不是締約國。
【總結】明確禁止使用的武器包括極度殘酷的武器,有毒、化學和生物武器,殺傷人員的地雷。未明確禁止的武器包括核武器、針對車輛的地雷和可遙控的爆炸裝置。
【經典真題】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構成要素。在現代國際法上,下列武器類型中哪一種武器本身尚未被戰爭法規則明確地直接禁止?
A.核武器
B.生物武器
C.毒氣化學類武器
D.射入人體后爆炸的達姆彈
答案:A
受損失、平民受傷害、平民物體受損害,或三種情況均有而且與預期的具體和直接軍事利益相比損害過分的攻擊。此外,對不分皂白的作戰手段和方法的禁止還包括:
(1)不得以任何方式攻擊或炮擊不設防的城鎮、鄉村或住宅;
(2)對于宗教、技藝、學術及慈善事業之建筑物、歷史紀念物、醫院及病傷者收容所等,在當時不供軍事上使用者,必須盡力保全;
(3)不得攻擊醫院和安全地帶。
(三)禁止改變環境的作戰手段和方法
改變環境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方法,是指使用旨在可能改變自然環境的技術使環境發生廣泛、長期而嚴重損害,從而妨害居民的健康和生存的作戰手段或方法。比如,使用某種方法改變氣候,引起地震、海嘯,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破壞臭氧層等。
(四)禁止背信棄義的戰爭手段和作戰方法
所謂背信棄義的作戰方法或行為,是指以背棄敵人的信任為目的而誘取敵人的信任,使敵人相信其有權享受或有義務給予適用于武裝沖突的國際法規則所規定的保護,以此造成殺死、傷以此造成殺死、傷害或俘獲敵人的行為。根據1977年1977年《日內瓦四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背信棄義的行為有以下幾類:
(1)假裝有在休戰旗下談判或投降的意圖;
(2)假裝因傷或因病而無能力;
(3)假裝具有平民、非戰斗員的身份;
(4)使用聯合國或中立國家或其他非沖突各方的國家的記號、標志或制服而假裝享有被保護的地位。
注意:國際法禁止背信棄義行為,但國際法不禁止在戰爭中使用詐術,比如使用偽裝、假目標、假情報等。
(五)海戰和空戰中的某些特別規則
需要注意的是商船的地位。戰爭狀態下,敵國的商船一般地可以成為被拿捕對象,但下列情況下除外:
①在敵對行動開始時停泊于敵國港口的交戰國的商船,應準其立即或在合理的期限自由離去。此規定也適用于在戰爭開始之前已離開最后出發港的,并在不知道戰爭已開始的情況下進入敵國港口的商船。商船由于不可抗力的情況未能在前述期限內離開敵國港口,或未獲得駛離許可證明,不得予以沒收。交戰國只能在戰后歸還的條件下無償扣留,或有償征用之。
②對在海上相遇的于戰爭開始前就已離開最后出發港并對戰爭毫無所知的敵國商船不得沒收,只能在戰后予以歸還的條件下才能無償扣留,或在給予補償的前提下征用或擊毀。在征用或擊毀的情況下必須對船上人員的安全和船舶文件的保護作出適當安排。此類船舶經抵達本國港口或中立國港口后,這種臨時的地位即告喪失。
③上述情況所及的船上的敵貨具有與船舶相似的地位,一般可連同商船一起或單獨地予以扣留并在戰后無償歸還,或予以有償征用。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的考試知識點,可以關注幫考網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頻道的更新。最后,預祝大家在考試中一切順利,取得理想的成績!
限制作戰手段和方法的國際法規則,也被稱作戰爭法中的“海牙體系規則”。它主要是以發韌于1907年的一系列海牙公約為基礎,并在以后不斷發展而形成的。
一、限制作戰手段和方法的基本原則
(一)“條約無規定”不解除當事國義務
戰爭與武裝沖突法的原則、規則和制度,不僅存在于條約之中,而且還大量地表現為習慣國際法的形式。在國際協定未規定的情況下,平民和戰斗員仍然受來源于既定習慣、人道原則和公眾良心要求的國際法原則的保護。
(二)“軍事必要”不解除當事國義務
因為戰爭法規的制定本身是以考慮了軍事必要為前提的,因此在戰爭法規的執行中,不得再以“軍事必要”為由,對抗當事國根據戰爭法所承擔的義務。
(三)區分對象原則
在戰時,必須對不同性質的目標和人員進行區分,并在戰爭或武裝沖突中分別給予不同的對待。這種區分包括,區分平民與軍事人員;區分武裝部隊中的戰斗員與非戰斗員;區分有戰斗能力的戰斗員與喪失戰斗能力的戰爭受難者;區分軍用物體與民用物體,以及區分民用目標與軍事目標等。
(四)限制作戰手段和方法原則
各交戰國和沖突各方對作戰手段和方法的選擇都應受到法律的限制,例如:禁止使用不分青紅皂白的作戰手段和方法;禁止使用大規模屠殺和毀滅人類的作戰方法和手段;禁止使用濫殺濫傷、造成極度痛苦的作戰方法和手段。
二、對作戰手段和方法限制的主要內容
(一)禁止使用具有過分傷害力和濫殺濫傷作用的武器
1. 禁止使用極度殘酷的武器。極度殘酷的武器一般是指在給戰斗員造成極度痛苦后使之死亡的武。這類武器主要包括達姆彈(一類射入人體后爆炸或破裂的子彈);能夠射出大量碎片、小箭、小針之類的集束炸彈或此類地雷;某些能使人致殘或陷入長期痛苦的常規武器,如能產生進入人體后無法用X光線檢測的碎片的武器、地雷(水雷)和餌雷;以及燃燒武器等。
2. 禁止使用有毒、化學和生物武器。
3. 核武器是否禁止使用尚未明確。目前的國際法還未對核武器的禁止作出全面明確的規定。國際法院在1996年針對“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的問題,所作出的咨詢意見中認為,一般地,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是違反關于戰爭和武裝沖突的國際法規則的,但對于在危及一國生死存亡時進行自衛的極端情況下,威脅或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法院不能作出確定的結論。
4. 禁止使用殺傷人員的地雷。《關于禁止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及銷毀此種地雷的公約》1999年生效。該公約禁止使用、儲存、生產、發展、獲取和轉讓殺傷人員地雷,并要求將儲存中或地面中的此種地雷予以銷毀。公約并未禁止設計成在車輛出現、接近或接觸時爆炸的地雷,也并未禁止可遙控的爆炸裝置。該公約由于尚未得到幾個武器大國的簽署或批準,其作用和效果有待觀察,中國尚不是締約國。
【總結】明確禁止使用的武器包括極度殘酷的武器,有毒、化學和生物武器,殺傷人員的地雷。未明確禁止的武器包括核武器、針對車輛的地雷和可遙控的爆炸裝置。
【經典真題】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構成要素。在現代國際法上,下列武器類型中哪一種武器本身尚未被戰爭法規則明確地直接禁止?
A.核武器
B.生物武器
C.毒氣化學類武器
D.射入人體后爆炸的達姆彈
答案:A
受損失、平民受傷害、平民物體受損害,或三種情況均有而且與預期的具體和直接軍事利益相比損害過分的攻擊。此外,對不分皂白的作戰手段和方法的禁止還包括:
(1)不得以任何方式攻擊或炮擊不設防的城鎮、鄉村或住宅;
(2)對于宗教、技藝、學術及慈善事業之建筑物、歷史紀念物、醫院及病傷者收容所等,在當時不供軍事上使用者,必須盡力保全;
(3)不得攻擊醫院和安全地帶。
(三)禁止改變環境的作戰手段和方法
改變環境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方法,是指使用旨在可能改變自然環境的技術使環境發生廣泛、長期而嚴重損害,從而妨害居民的健康和生存的作戰手段或方法。比如,使用某種方法改變氣候,引起地震、海嘯,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破壞臭氧層等。
(四)禁止背信棄義的戰爭手段和作戰方法
所謂背信棄義的作戰方法或行為,是指以背棄敵人的信任為目的而誘取敵人的信任,使敵人相信其有權享受或有義務給予適用于武裝沖突的國際法規則所規定的保護,以此造成殺死、傷以此造成殺死、傷害或俘獲敵人的行為。根據1977年1977年《日內瓦四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背信棄義的行為有以下幾類:
(1)假裝有在休戰旗下談判或投降的意圖;
(2)假裝因傷或因病而無能力;
(3)假裝具有平民、非戰斗員的身份;
(4)使用聯合國或中立國家或其他非沖突各方的國家的記號、標志或制服而假裝享有被保護的地位。
注意:國際法禁止背信棄義行為,但國際法不禁止在戰爭中使用詐術,比如使用偽裝、假目標、假情報等。
(五)海戰和空戰中的某些特別規則
需要注意的是商船的地位。戰爭狀態下,敵國的商船一般地可以成為被拿捕對象,但下列情況下除外:
①在敵對行動開始時停泊于敵國港口的交戰國的商船,應準其立即或在合理的期限自由離去。此規定也適用于在戰爭開始之前已離開最后出發港的,并在不知道戰爭已開始的情況下進入敵國港口的商船。商船由于不可抗力的情況未能在前述期限內離開敵國港口,或未獲得駛離許可證明,不得予以沒收。交戰國只能在戰后歸還的條件下無償扣留,或有償征用之。
②對在海上相遇的于戰爭開始前就已離開最后出發港并對戰爭毫無所知的敵國商船不得沒收,只能在戰后予以歸還的條件下才能無償扣留,或在給予補償的前提下征用或擊毀。在征用或擊毀的情況下必須對船上人員的安全和船舶文件的保護作出適當安排。此類船舶經抵達本國港口或中立國港口后,這種臨時的地位即告喪失。
③上述情況所及的船上的敵貨具有與船舶相似的地位,一般可連同商船一起或單獨地予以扣留并在戰后無償歸還,或予以有償征用。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的考試知識點,可以關注幫考網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頻道的更新。最后,預祝大家在考試中一切順利,取得理想的成績!
秘書資格考試證書怎么補辦?:秘書資格考試證書怎么補辦?補辦時需提交以下資料:(一)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一份;(二)大一寸免冠白底光面無花邊相片1張;(三)登載證書遺失聲明的報紙(須屬國家認可公開發行)。登報紙內容必須包含以下內容:姓名,證書編號,級別,職業工種,聲明遺失。
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都有什么?: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都有什么?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行政責任包括 1.行政處罰: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吊銷執照;行政拘留;其他行政處罰。2.行政處分: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刑事責任包括 1.主刑: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2.附加刑: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