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資格考試
報考指南考試報名準考證打印成績查詢考試題庫

重置密碼成功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注冊成功

請謹慎保管和記憶你的密碼,以免泄露和丟失

久热久热草在线视频,亚洲欧美伊人成综合小说,北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伊人色综网一本道

當前位置: 首頁導游資格考試行業熱點全國正文
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導游基礎》中國古代科技考點分享
幫考網校2022-05-05 17:32
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導游基礎》中國古代科技考點分享

2022年導游資格考試正在積極備考,盡管導游資格考試的難度不大,但是涉及的范圍較廣,我們還是需要全面準備!接下來幫考網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全國導游基礎》的中國古代科技考點,咱們一起來看看。

一、中國科技文化的成就

(一)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成就

1、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的發展

春秋時期,中國留下了世界上公認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這一記錄比歐洲早600多年。另外春秋時期我國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這比西方早160年。戰國時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出現,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天文的認識。

漢武帝時,天文學家制定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開始以正月為歲首。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東漢時,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另外張衡還發明制作了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以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早1700多年。除以上的貢獻外,他還制造出了重要的天文儀器——渾天儀。

唐朝最有成就的天文學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衙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系統周密,表明中國古代歷法體系的成熟。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在實測中他認識到,在小范圍有限的空間里得到的認識,不能任意向大范圍甚至無際的空間推演,這是我國科學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他主持編寫的《大衍歷》是當時最精密的歷法。

北宋科學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的“十二氣歷”更加簡便,有利于農事安排。元初中央設立太史局編制新歷法。元朝杰出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20件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郭守敬還主持編定《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行公歷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歷早300年。

明代徐光啟吸收西洋歷法成果編成《崇禎歷書》。明代安裝了中國第一架天文望遠鏡,名為筩,其意思為“筒”。

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歷學家朱載堉認為當時的歷法計算每年的長度不是十分精確,他經過仔細觀測和計算,求出了計算回歸年長度值的公式。在1986年,專家們用現代高科技的測量手段對朱載堉關于l554年和1581年這兩年的計算結果進行了驗證,驗證發現,朱載堉計算的1554年的長度值與我們今天計算的比僅差17秒鐘,1581年的差21秒鐘。這不能不令世人震驚,就連歐美的專家學者都嘖嘖稱奇。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精確計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北緯39°56′,東經116° 20′)的人。

二、中國科技文化的發展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原始社會時期(170萬年前-4000年前)是中國傳統科技文化的萌芽時期。

第二,先秦時期(約前2070-前221年)是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奠基時期。

第三,秦漢南北朝時期(前221-公元581年)是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形成時期。

第四,隋唐宋元時期(581-1368年)是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發展時期。

第五,明清時期(1368-1912年)是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由興盛到衰落時期。

全國導游資格考試《導游基礎》的科技考點分享就結束了,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考試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幫考網!幫考網也在此預祝大家能夠順利通過考試,早日領取合格證書!

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自行上傳,本網站不擁有所有權,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進行舉報,并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聯系你,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導游考試百寶箱離考試時間183天
學習資料免費領取
免費領取全套備考資料
測一測是否符合報考條件
免費測試,不要錯過機會
提交
互動交流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考試熱門資料

溫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幫考專業顧問免費為您解答,請保持電話暢通!

我知道了~!
溫馨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幫考專業顧問給您發送資料,請保持電話暢通!

我知道了~!

提示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聯系您發送資料,請保持電話暢通!